本地足運自職業化後,球隊為爭取成績,在中堅及前鋒等重要位置多起用外援,土炮要在中堅這位置爭取表現並入選港足,向來都不容易;而近年更鮮有華人中堅冒起。
由於部份香港球隊皆在中堅位置用上兩名外援,華人能夠獲得球隊高層信任而成為正選,必須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但也不罕見;像7、80年代的黎新祥、蔡育瑜及梁帥榮等,到後期的賴羅球、徐國安及陳炳安等,全數都是名將。90年代,由當年銀禧體育中心培訓的年輕球員出道,港足有丘建威、黃偉德、李偉文及吳偉超等陸續接班。踏入2000年,丘建威等相繼引退,加上少有本地中堅冒起,令到港足於中路防線可選擇的球員越來越少。
雙「豪」踢足10多年
早在2000年便開始入選的陳偉豪及李志豪,因此成為了港足過去10多年的必然中堅之選;後者本來打算退出港足,但被教練金判坤成功游說留效,足以反映此位置青黃不接的嚴重程度。由於將陸續有入籍中堅選擇,相信港足未來數年的中路防守位置,看到土炮的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