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人類正常的生活方式。
人到底為甚麼要睡眠,至今還未弄清楚。控制我們睡眠周期的,是一顆藏在我們大腦深處,叫松果體(pineal body)的小小器官。這松果體是腦袋裏能分泌激素的內分泌器官。脊椎類動物都有松果體。在較原始的物種,松果體位於大腦的表面,擁有感光細胞,有如第三隻眼睛。隨着高等動物的進化,大腦皮層迅速增生,松果體才被皺起來的大腦皮層埋藏到大腦深處,也失去了感光的功能。但不見天日的松果體,和眼睛的視網膜有密切的神經連結。光線到達視網膜,松果體會收到訊號。
由松果體提煉出來的激素,能令青蛙的皮膚褪色,所以叫作褪黑激素(melatonin)。日間,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褪黑激素的分泌會被抑制。入黑後,褪黑激素增加,我們便會有睡意。日照時間的長短,隨着季節而變化。動物冬眠、褪毛、何時進入春情期,都和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密切關係。
褪黑激素可以治失眠嗎?臨床實驗的結果眾說紛紜,未有定論。褪黑激素是唯一不需醫生處方就可以買得到的激素,因為它是以食物添加劑(food supplement)的方式上市售賣,不受藥物條例的管制。據說此物對長途飛行引起的時差及輪班工作導致的日夜顛倒頗有幫助。
上周我剛從北歐回來,深受時差所苦,半夜三更還是「眼光光」,於是抱着姑且一試的心情吃了兩顆褪黑激素。這絕對主觀、殊不科學、只有一名參加者的臨床測試的結論是:「未見明顯效果。」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