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去 風景不一樣

一年過去 風景不一樣

【傘運1周年】
水過可以無痕,但人的記憶卻很奇怪,有些畫面,儘管時日遠去,卻長留腦海。2014年9月28日,無數港人無眠的晚上。刺鼻的濃煙下,是一對對憤怒卻又難以置信的眼睛。87枚催淚彈,引爆香港,成為戰場,黃絲與藍絲對陣,夢想、希望、憤怒,失落,五味紛陳,由金鐘到旺角,再蔓延至銅鑼灣,遍地開花,成就全球關注的雨傘運動。本報精選七張新聞圖片,以一年為界,重返舊地,在同一角度拍下相同影像,見證回到日常之下,不一樣的香港風景。
攝影:何家達
撰文:呂麗嬋

2014年9月28日,無數香港人無眠的一夜。干諾道對出的馬路,硝煙四起,人聲沸騰,刺鼻的濃煙下,無數對憤怒卻又難以置信的眼睛,由日到夜,仿似戰場。一年過去,柏油路上路過的電單車,劃破寂靜長夜。

港版連儂牆,貼滿七彩便條紙,記下港人的祈願。清場之後,只剩請勿標貼的告示,長達數月,光禿禿的石屎牆,有保安員24小時看守,就如相距不遠的公民廣場,沒有公民,只有保安,關了閘,如臨大敵。

政總對出的馬路,沒有車,只有密密麻麻的帳篷陣,奇異的場景,空前絕後。一年過去,這些帳篷的主人,去了哪裏?

今日的添馬公園很安靜,一年前卻是一個戰場。由黑夜到白晝,衝突不斷,警方多次出動胡椒噴霧驅散人群,但示威者卻像潮水,退了又來,打頭陣的年輕人,以眼罩口罩自保,頑強抵抗。

87枚催淚彈之後,市民自發上街,2014年10月3日,大會宣佈行動升級,計劃包圍特首辦,群眾在龍和道聚集,情緒高漲,雷電交加,仍不願離去。一年之後,憤怒的群眾早散去,香港也已不再一樣。

那年10月,睡得安穩,原來很奢侈。多次衝突之後,凌晨3時的彌敦道街頭,氣氛仍然劍拔弩張,鐵馬陣上,盡是眼神炯炯的「哨兵」,對照今日的車水馬龍,見證不一樣的旺角黑夜。

對比金鐘與旺角,銅鑼灣的佔領區常受忽略,卻又不可缺。一年過去,電車開通了,交通恢復正常,就連大廈外牆的巨型廣告,也換了新裝,不再一樣。

《雨傘一周年》: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