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交投持續放緩,加上外圍股市及經濟前景不穩,因此市場普遍預期樓價會有所調整,部份需要套現的業主,被迫減價放售物業,基於市場仍不乏買家,故這些減價盤一推出市場後,很快就被吸納,按此推算,樓價淺跌反而會增加交投量,這對樓市未必是一件壞事。
港人業主經歷97年的金融風暴後,對當年跌市六年且樓價深跌六成半的慘況,今日仍難以忘記。最近有新盤出現連環撻訂事件,又有部份屋苑有減租個案出現,不過該等案例出現後,仍未促成骨牌效應,反之撻訂單位重推迅即售出,個別減租單位租出後,新出租單位的租金,回報仍達3.5厘,看來無論買家及租客,仍未預期樓價及租金會大跌兩、三成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最近有凶宅最終成交價只較市價低兩成,這情況較以往低三至四成的同類單位成交價,明顯縮減。一般住宅低市價半成至一成,亦不乏買家入市。因此要待樓價調整三至四成以上才入市的買家,現時成功機會不大。
現時持有物業的用家,大多沒有因近期外圍環境變差而萌生賣樓心態,反之,部份有能力之業主,更將餘資投入車位或工貿樓等非主流物業上,至於只心儀住宅的業主,不少仍靜待超低價入市。事實上,經濟差已成世界趨勢,本港樓市適度調整乃屬正常事件,看不通前景者,停一停,望一望亦未嘗不可。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