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四圍跑玩餐飽 遊樂場訓練細路

【親子籽】四圍跑玩餐飽 遊樂場訓練細路

【親子籽:一家成團】
早前有機構公佈,暑假於公共遊樂場進行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一時間遊樂場杳無人煙。另外,大部份時間小孩以自創方法使用設施,甚至自備玩具玩耍,認為公共遊樂場設施欠缺趣味及刺激。對於調查結論,我存疑問,是小孩子的暑假被興趣班及課外活動塞滿,還是家長無暇帶孩子到遊樂場?事實上,私營的收費兒童playhouse雨後春筍興起,遊樂場地需求甚大。這次邀請半職媽媽黃嘉琳與她五名子女一起到公園內的公共遊樂場,看看是否如調查所指一文不值?

相約黃嘉琳(Korbut)到她常去的公園做採訪,「我每天也會帶一歲天禧與三歲天諾,到家附近的公園玩半小時,但是遊樂設施不多。至於一家最常去的是維園,可是那裏假日太多人,不方便拍攝。」我提議到我的兩歲半外甥女每次也樂而忘返的將軍澳寶康公園遊樂場,問Korbut有否到訪過?「家住港島東,很少到港島以外的公園。我們就去那兒做採訪,沒有到過的公園可讓他們有新鮮感。」
採訪當日,Korbut帶着五名子女與一位工人,乘搭地鐵到寶琳,寶康公園距離地鐵站約五分鐘路程,三歲的天諾表現最興奮,跑在前往公園道路的最前線。公園有十組遊樂設施分佈各處,我們首先到達適合二至五歲遊玩的滑梯與攀架,天諾自行爬上去,大女天愛、二仔天賜與三女天恩環顧四周,發現其他設施更吸引,就跟Korbut交帶要去玩其他的。不同年齡的小孩對遊戲有不同需要,要找一個合適的公園會否很困難?「我很享受帶他們去公園,不會苦惱,因為我很想跟他們一起成長,在公園是很好的親子時間。」Korbut一邊抱住么仔天禧,讓他自行坐在滑梯,從上而下滑落,一邊留意天諾爬上樓梯,從另一條滑梯滑下來。
後來,我們走到三位兄姐所在的地方,他們正跟另一位小朋友玩四人搖搖板,天恩看見我們,就讓位給妹妹天諾。「我曾報讀遊戲治療課程,明白遊戲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在大自然環境的室外遊樂場行走,可呼吸新鮮空氣,並且是他們進行社交訓練的地方,學習分享及跟別人相處。」Korbut說。看見天愛與天賜在搖搖板上停下來,我跟他們說公園另一邊有更適合他倆玩的攀架,於是我們又遷徙。還未到達攀架位置,天愛發現鞦韆區,便與天賜馬上到鞦韆架排隊,三家姐天恩則照顧兩位弟妹,跟他們玩幼兒鞦韆及滑梯。Korbut跟我說:「透過遊戲自然地進行手眼協調,訓練視覺、聽覺、身體意識等感覺系統(感統),滑梯、鞦韆及氹氹轉等,是我最喜歡讓他們玩的遊戲設施,是很好的感統訓練。」她稱九龍站圓方上蓋的公眾兒童天地是「智能公園」,有齊滑梯、鞦韆及氹氹轉設施,即使住港島也會帶他們去九龍站。

為拍攝這張合照,從公園各處集合他們花了約半小時,除了么仔天禧需要照顧,四位兄姐在園內四圍跑。

Korbut每天會帶三歲的天諾(左)與一歲的天禧到公園玩。

天恩(前)喜歡海豚,當日她最愛這個搖搖座,妹妹天諾也想坐,由母親安撫坐旁邊的海馬。

自備工具 配合環境發揮創意

穿過遊戲設施時,Korbut發現有一條約兩米長的平衡木,天愛在附近,就跟天愛說教她玩自創遊戲:兩人站在平衡木上對峙,雙方只拉着對方的一隻手,成功扯動讓對方跌離平衡木就是勝出。兩母女試玩時,天賜與天恩看見又嚷着要玩。「每次去新的公園,或知道公園沒有很多設施,我會叫他們自己帶工具,發揮創意,創出不同遊戲。」今次,他們帶了數條跳繩繩子,但沒有使用,因為我們在寶康公園約兩個半小時,孩子們只玩了園內約一半的遊戲組合。
「平日不敢嘗試新挑戰的天恩,剛才看見她在攀架上,嘗試跨過距離很遠的空間,是新環境給他們的新元素。」Korbut高興地說。至於今天幾位主角又認為這個公園好玩嗎?「不好玩。」天諾笑着搶答,媽媽解釋她只是頑皮,在說反話。我估計因為天諾玩幼兒攀架時,在攀架跌下來,大哭要媽媽哄,所以留下陰影。

天愛(左)和天賜兩姐弟不約而同認為這組攀架具挑戰性,最好玩。

每日最少玩一小時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1989)第31條,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進行與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活動。2013年,心理研究學家Peter Gray於《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美國遊戲期刊)中指出,過去50多年,遊戲越來越不被重視,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機會,比五十年代高四至七倍,自殺風險高三倍。2011年,美國兒科學會亦指,兒童因失去自由遊戲時間,更易患上抑鬱及焦慮症,建議給予兒童每日最少一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一直擁護兒童遊戲權利,2013年,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推出宣傳短片,鼓勵每天讓孩子玩最少一小時。
可惜近年的「怪獸家長」要孩子贏在起跑線,早午上學,放學後要補習、參加課外活動與興趣班,連休息時間也沒有。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總幹事劉玉燕認為,「對於兒童,一小時自由遊戲是最基本的要求。隨時、隨地、隨意、隨心、愉快及孩子主導,已可成就一小時自由遊戲概念。」明白家長愛子深切,但玩樂時可讓孩子自由發揮,「保護孩子是父母責任,但遊戲時可持開放態度,讓他們在安全空間發揮創意。」以滑梯為例,不必按常理從高滑下,也可讓小孩安全地從低爬上。

劉玉燕指出兒童的遊戲空間包括地方、時間及家長的鼓勵。

公共遊樂場 各有各好玩

九龍站圓方上蓋公眾兒童天地
感統訓練中心

設約十組包括繩網、垂直攀石牆、傾斜管、平衡木、站立式搖搖板、搖搖車及腳踏氹氹轉等遊樂設施,大多是訓練平衡、動作及身體意識等感統的遊樂設施。

中區香港公園
市區玩泥沙

今年初,園內的長隧道滑梯被消失,但在佔地1,000平方米的兒童遊樂場內,有市區難得的真沙池,兒童可利用場地提供的挖沙機,或自由創作方法玩泥沙。

將軍澳調景嶺體育館戶外兒童遊樂場
父母童年回憶鐵滑梯

今年四月底啟用,設讓七八十年代「大細路」懷念的直式鐵滑梯。滑梯逾兩米高,陽光下滑梯的熱度足可「燒屁股」。遊樂場還有少見的金屬支架等遊樂設施。

屯門老鼠洲兒童遊樂場
中式海盜船樂園

由建築署以2,600萬元建造,設施以舊車胎及塑膠廢料建成,是香港首個環保公園,並以中式海盜船為主題,設甲板、燈塔、獨木橋及吊鐘等。

將軍澳寶康公園
玩足一天的遊樂園

有約十組兒童遊樂設施,適合不同年齡兒童玩樂,公園亦設球場及滾軸溜冰場等,附近有公共泳池、體育館及圖書館,動靜兼備。

記者:黃碧珊
攝影:黃子偉、劉永發、鄧鴻欣
編輯:李寶筠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