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需要 - 邁克

劇情需要 - 邁克

在保守的時代,電影明星遭娛記詢問會否在銀幕寬衣解帶,個個都懂得很文明地回答:「若果劇情需要,會考慮為藝術犧牲。」發明這堂皇答案的簡直是公關天才,一來炫耀自己的專業道德,二來把滿足鹹蟲秘密心願提昇為高尚藝術,三來顯示逼不得已寧為玉碎的壯烈,就算賣大包的初衷不外刺激票房,也包裝成無私奉獻。至於何謂劇情需要,尺度就很寬鬆,譬如演楊玉環,浸浸華清池是理所當然的,否則對不起白居易美麗的句子,轟轟烈烈的馬震《長恨歌》雖然沒有記載,可是既有造成話題的潛質,那也可以是一種光明磊落的需要。
有歷史作依據都掣肘不了編劇的妙筆,其他片種的海闊天空就更加不言而喻,前兩天看的一部《Life》令我想起這個課題,倒不是它借頭借路以需索為名胡天胡帝,而是放着野史言之鑿鑿的傳聞不用,教人肉緊到咬牙切齒。領銜主演的羅拔柏迪臣不算沒有名氣,《吸血新世紀》條水縱使略呈疲弱,鍾愛白面小生的小妹妹大姐姐未必這麼快見異思遷,之所以擔心香港公映遙遙無期,因為猜測如意算盤噼噼啪啪的片商可能會嫌棄影片題材過份冷門 ──占士甸喎,試問此時此刻有誰共鳴?先不說八九十後的叛逆並非經他啟蒙,歷年的傳記片也委實太多了,飾演者從來沒有本事捕捉到主角十分一的氣質,連我這種曾經被他教壞的老嘢,都差一點罔顧美人恩,幸好讀簡介得知影片集中描寫他和《生活雜誌》攝影師Dennis Stock的交往,才拿拿臨進戲院一探究竟。萬萬想不到,現實的好基友情意結那麼呼之欲出,影片居然密不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