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紮火龍強哥 愛火薪火並傳

八方人物:
紮火龍強哥 愛火薪火並傳

中秋舞火龍,百年歷史,要數大坑和南區的薄扶林村最聞名,但今年正月十五,遠在粉嶺坪輋的坪洋新村,竟也火龍舞動。「一早想將呢樣傳統帶嚟新界東北」。在薄扶林村出世的黃志強,自小離家,年紀大了,童年生活,反而特別懷念,坪輋是太太林月歡的出生地,兩口子相約退休後要在這裏落地生根。信守承諾,他笑說就連童年回憶,也一併搬了過來。
「我哋好夾,大家都愛鄉村生活,上年中秋佢入院,今年終可玩番晚,舞火龍,都係希望消災解難」。64歲的強哥說。甫入村,在村口已見纏上七彩燈泡的火龍,「村口嗰條,係我喺坪輋紮嘅第一條龍,因為喺室外日曬雨淋,所以用鹹水草紮,龍骨就以鋁架代替,放得耐都唔怕」。當年廢寢忘餐的絕活,一擱30年,卻在坪輋重生,「我話識紮火龍,連我老婆都唔信」。
追隨火龍舞動疾走,穿梭巷弄,少年時代的快樂回憶,以為忘了,原來早埋在心底。「我八兄弟姊妹,哥哥同細路妹負責讀書,我就負責玩」。當年的他,一早輟學,跟師父學紮龍,權充「龍友」高舉火龍遊村,不同角色,他都是中堅,「最傳統嘅火龍,要廿幾個壯丁先舞得動,巡遊至瀑布灣,會將火龍投進海,𠵱家時代唔同,多數燒咗就算」。

薄扶林村長大的黃志強,與妻合力將舞火龍傳統帶進新界東北。

南區習俗「北傳」

「圍住條村,全部都係高樓,我哋仲有間祖屋喺度。呢度,先係我真正屋企」。結婚30年,妻子的家,成了他的家,「拍拖時跟佢返坪輋,講過一定要同佢返嚟生活」。江湖打滾,當年車房仔,變了今日校車司機,依然沒有發達,但他沒忘那些年的承諾。「喺度過啲平靜嘅鄉村生活,將舞火龍帶嚟坪輋,等佢都可以感受吓當年薄扶林村嘅氣氛」。
今年強哥與坪輋保衞家園聯盟合作,在坪洋新村首辦中秋舞火龍活動,本月初又開班,教村民紮火龍。「四圍都係竹樹,一早削定啲竹,浸咗水易扭啲,無咁易斷;反而禾草就好難搵,以前薄扶林村有牛奶公司,養好多牛,牛要食草,𠵱家連山貨舖都少,要去到元朗先搵到」。一條火龍,連繫着兩個地方,強哥說再辛苦都值得。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