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這個戰略中央政府公佈了之後一年多來,已在各政府部門、智囊及研究機構、工商專業團體及傳媒有了很廣泛的宣傳及討論。有關工作亦從內地伸延至香港以至外國。領頭羊分別是外交、商貿及財經部門,而配合基建項目所需融資的亞投行亦已成立,因基建項目涉及的投資額往往是天文數字,沒有融資配套是不可行的。
一帶一路是新概念,所有推動者、發起單位及在考慮這個課題的工商界對一帶一路的認識都是從零開始。然而,經過一年多的宣傳、討論及研究,在表面上大家對這個概念都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如何實行的細節可能還摸不着頭腦。問題是概念的行業及地域的覆蓋面非常廣,猶如老鼠拉𡟯,不知從何處着手。
現把覆蓋面做個分類:
行業及特性
1)基建 - 如鐵路、公路、港口、橋樑、資訊及通訊系統等
2)重工業 - 煉油廠、化工廠、發電廠、汽車及機械製造廠
3)輕工業 - 紡織製衣、電子產品、日用品
4)貿易 - 製成品、半製成品、原材料
5)旅遊業
6)專業服務 - 醫療、工程、規劃設計、財務會計、法律
7)運輸業 - 海、陸、空、貨、客、物流配送
以上行業的分類及特性,香港及內地每一個省份都要做一個強弱分析(SWOT analysis)來決定那類適合自己做,不能齋噏及憑空想。
地域及國家資料
一帶一路覆蓋的國家及地區數以十計,各行各業要「走出去」尋找及發展商機不容易。政府、公營機構及商會等應為每一個國家的資料編制指引,內容應包括:
1)人口
2)地理環境、氣候及主要城市
3)語言及文化
4)政治制度及穩定性
5)貨幣、外貿貨幣及主權評級
6)GDP,出入口數據及主要行業貨物品種的分類分析
現時一帶一路的推廣主要由政府及公營機構如經貿局及貿發局等部門負責。其實,在這概念未誕生前內地及香港對有關國家及地區已有一定的貿易及投資關係。
如上述的有關國家分類資料可集中,並規範地編制及可免費下載的話,對企業開拓新市場及業務擴充會有莫大幫助,再加上政府及公營機構如貿發局在香港,內地及沿帶沿路已有即將會開的辦事處帶起橋樑作用的話,這個一帶一路的火車頭便可有組織地起動。
珠三角經濟未起飛前,香港是世界工廠,made in Hong Kong的商品全球都是。香港作為一個以出口及轉口為主的國際商貿中心大有條件利用一帶一路再大展拳腳,推動經濟增長。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