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4歲永祥伯,憑一雙巧手養活家人,他曾當車衣工人,「裝領」、「上褲頭」等高難度程序難不到他,其後轉職餐廳水吧,亦沖出濃香奶茶,成為獨門絕技,為大學師生及醫院醫生病人送上美食。18年前他由中文大學崇基書院飯堂退休,現時仍堅持每日嘆一杯奶茶加一個包。兩年前不幸患上白內障及黃斑病變致經常打瀉茶,蘋果基金曾為他籌措注射眼底的針藥費,惟藥費將用罄,他希望求助急救視力。
記者:劉秀蘭 攝影:余睿菁
永祥伯自言小學未畢業,幾十年來喜歡邊做邊學,曾在大學及醫院任職,他亦學懂幾句簡單英語,「colour」、「cappuccino」、「post card」等,朗朗上口。他的一雙巧手,要從五十年代說起,當年他在觀塘當車衣工,「裝領」、「裝袋」、「上手袖」和「上褲頭」等,這些難度最高、又最值錢的工序,都是由他包辦。
他在工廠結織太太,像粵語片情節,拍拖時準太太會為他煮飯,再帶飯壼返工給他吃;放工二人逛逛街已覺溫馨。拍拖一年便結婚,育有一對兒子。
回想當年車衣「逐件計」,永祥伯說只要肯搏就賺到錢,捱大兩名兒子,又在牛頭角有了安居之所。永祥伯說最懷念一家人在牛頭角下邨大排檔逛夜巿的日子,最愛牛雜、鬆糕、油炸鬼、粥麵等美食。偶然,一家人會「過海」到上環大笪地食炒蜆,生活平淡但滿有樂趣。
1991年,當時50多歲的永祥嫂患上腦癌,醫了三、四年,花了十多萬,最終離世。當時永祥伯變賣住所為太太籌醫療債,其後辦妥殮葬儀式,用盡積蓄。之後他租住九龍城劏房,兩子亦各有家庭。
喪妻後,年屆60多歲的永祥伯「中途出家」做水吧,曾受聘中文大學崇基書院飯堂、浸會醫院及沙田醫院飯堂,負責沖奶茶、調咖啡,最拿手是弄公司三文治,及沖「茶走」,他說沖奶茶最重要水滾,才會茶靚。人們來開餐,他就最忙碌,所以不記得服侍過那個大學教授或名醫,但最引以自豪是曾有位將移民的大學生回校留影,更找他「祥叔,過嚟影相!」原來默默烹調的咖啡奶茶都有知音,對方其後更由外國寄來「post card」給他。雖然名信片早已丟失,但感情長留心底。
10年前,永祥伯退休入住房署長者屋,但仍維持每日沖奶茶飲,他說妻子生前愛製作鬆糕,現時懷念太太亦會自製鬆糕吃。可是兩年前他雙眼相繼患白內障及黃斑點病變,經手術及藥廠贊助針藥仍未見效果,現時左眼已盲、右眼僅餘三、四成視力,看報須用放大鏡,看電視節目又看不清影像,只好改聽收音機。視力不佳,試過「沖奶茶角度唔啱,好多次倒出杯邊,成枱都係。」他希望繼續接受自費眼藥治療,急救視力避免失明,繼續沖出好奶茶。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S0003「醫療專戶」及其善款撥款助「永祥伯」治療。近日經關顧主任了解他的情況後,得悉他右眼視力惡化,需接受治療。他很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及善長對他的關顧及襄助,讓他可繼續覆診,令視力得以改善。
「永祥伯」暖流編號:C3120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 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