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股風雲:第十五回 - 林一鳴

殼股風雲:第十五回 - 林一鳴

在經過一連串壞消息的轟炸下,龍博集團的股價一直低迷,算是達了白蘭心中的「目標價」後,在0.35元到0.45元徘徊,較高位大跌九成以上,也較她們未入股龍博集團之前,暴跌了一大半。
白蘭覺得現在的股價,已是分段吸納股票的好時機,以增加自己的控股權。
「現在股價質低到0.4元,已經算是差不多,要開始吸納貨源。」白蘭對眾人說︰「你們繼續在各個主要渠道,發放龍博集團的負面消息,等散戶覺得無希望後拋售股票;而我們就在同一時間,分段低吸散戶沽出的股票。我們必須記住,整個過程要慢慢地分段進行,不可以推高龍博集團的股價,盡量以最低價格買入。」
她利用第一回合賺來的3億元,當中用了其中8,000萬元,安排人頭在市場上不停買貨,整整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一共在市場買了2億股,平均價只需要0.4元。
但白蘭仍然覺得,只有2.5億股還是不夠,要進一步增加控股權,但市場上持有股票而又肯沽出的散戶,已經越來越少。於是她們用了發行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簡稱CB)的方法,將手上的2億元現金,利用上市公司董事局,向自己發行CB,換股價也是0.4元,將來如果全部變成股票,將會是5億股。

白蘭持股統計
(1)用自己名字向龍天緣買入:5,000萬股 @買入價0.667元
(2)用人頭戶口在市場買入:2億股 @買入價0.4元
(3)用自己名字買入可換股債券:可換5億股 @換股價0.4元
如果全部CB換成股票,那麼龍博集團的總發行股數就是10億股,白蘭所佔股權75%。
為甚麽要用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簡稱CB)這個工具?因為這是取得股權的最快途徑,也是莊家將股價向下炒之後,在轉頭再向上炒前的常見動作。
向下炒有一個重要的程序,就是要不斷印發新股票,以低廉的價格賣給莊家。但無論是配售新股,或是大折讓供股的方法,這對莊家是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將股價炒下去之後,股價可能根本還未跌定,莊家如果買入股票候繼續下跌,就要承受賬面上的損失;如果莊家得到配售股份之後,持有股權比例超過30%,可能被要求向全體股東提出全面收購要約,或是獲得證監會的清洗豁免,當中審批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過程也非常麻煩。
如果利用可換股債券這種武器,就可以達到「進可供,退可守」的靈活性。CB是一種公司債券,再加上一個認購期權,給予認購人在特定時間內,以換股價轉換成公司股票;莊家在低價購買了可換股債券,可以等到成功地將股價炒上之後,才將債券換成股票,但如果股價炒上的過程失敗,也可從上市公司穩定收息和取回本金,不用承擔任何股價上的損失。
利用CB的方法,莊家可容易得到公司股權,甚至轉換股票數量加上目前的持股量,超過75%也是可以的;只要換股後能夠低於75%,那就沒有問題。
可換股債券有一定的審批程序。如果金額不是太高,發行及兌換股份規模不超出「一般性授權」限額,發行過程就比較容易;當超出限額或是關連交易,交易就需要得到獨立股東之批准,但由於玩得向下炒遊戲的上市公司,很多「獨立股東」根本就不是「獨立」身份,故此要通過獨立股東之審批,是沒有甚麽難度的事情。
在發行可換股債券之後,白蘭向下炒的策略,已經完全成功。她本來有龍博集團5,000萬股的股票,現在通過人頭戶增持2億股,再加上將來行使CB後得到的5億股,全部加起來就有7.5億股,以總股數10億股計算(5億股原有舊股+5億股CB發行的新股),她佔的股權就是75%;而她花了的總成本,卻是零!

* * *
以下是經過兩個階段之後,整體的財技總結︰
(1)開始時用1億元,買入龍天緣手上30%的股權,1.5億股,每股0.667元
(2)龍天緣用回這1億元,買回上市公司內的工廠,繼續經營
(3)傳出虛構消息,推高股價,並在過程中低買高賣,賺了數千萬元
(4)將股價最高推到5元,賣出人頭戶持有的1億股,得到5億元現金
(5)依照承諾,將1億元送給龍天緣
(6)剩下4億多元的現金,扣除本金1億元,剩賺3億多元
(7)利用向下炒的方法,將股價壓低到0.4元,自己利用8,000萬元,在市場買入2億股,然後用2億元買CB,得到5億股
(8)轉了一個大圈後,白蘭得到龍博集團75%股權,手上還有1億多元的現金;龍天緣亦得到整間工廠,再加上1億元現金。

林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