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感激傘下有你 逆境波要自強

【專題籽】感激傘下有你 逆境波要自強

【專題籽:傘後一年】
成功就是成功,失敗就是失敗。79天的付出,得到甚麼結果自有公論。正正是因為失敗了,所以才須更努力、更賣力,正如孫中山先生遺囑裏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有佔中參與者法蘭撰文,題為〈莫論佔中成敗.寫光輝歲月〉,憶述自己在電視看見警察向學生發射催淚彈,幕幕驚心動魄,下定決心上街支持學生,最後他寫道:「相信學生們在今次佔領運動所體現的學到的,絕對比課堂及課本上更寶貴、更能有所成長。不論結果如何,他們已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道小小的光輝歲月。」(《每一把傘》)「莫論成敗論者」跟失敗論者,其實只有一線之差。不論成敗只求盡力,又如何會有成功的一天?知道失敗了,下次加把勁才是王道。TED星級講者Brené Brown在新書《Rising Strong》中,就指出要走出失敗,振作起來都不得不老實承認自己失敗。她分析來自不同專業逾兩萬人的數據中,發現他們能夠逆境自強,敗中求勝都要經過三個階段,但首先都要檢討失敗後的情緒和行為,而不是掩飾自己失望和挫敗感。革命失敗了或許就要老老實實的承認失敗了,至於往後的路怎麼走,可能還是那句老套的互相勸勉,惦記着貼滿連儂牆上那些給自己打氣的訊息,讓鬥志重燃。
革命雖未成功,但過程中同仇敵愾,贏得很多戰友。早前港中決戰後對卡塔爾雖然輸波,但逆境波打得漂亮,落後三球後連追兩球,贏了鬥志,興高采烈的球迷更表示「當贏咗」,香港人能否延續這份鬥志,的確不太樂觀。畢竟如李怡早前所指「香港人太斯文」又善忘,包括港中足球熱潮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最多都只是延續到世盃預賽尾聲而已。「最近熱潮是足球,原本不看足球賽的人,忽然因港中矛盾因噓國歌因港中大戰而熱心起香港足球來了,許多人在港中賽後才知道有個葉鴻輝。熱潮會延續到11月17日的港中二次碰頭,如港足又再得分,熱潮或可延續到這次世界盃預賽完成。但香港的足運卻不會因此而重振。因為香港人沒有韌性並善忘。」

佔中打氣機,去年將來自四方八面的打氣說話,投影到連儂牆上,為大家注入一支強心針。

一聲道謝 可使死人

可幸經過一場革命的洗禮,學生學懂了守望相助,曾經一起打傘都是死黨,今天重遇或許會說起互相扶持的事,當時支持過你給你打氣的人,你不但不會忘記,還會更加落力更加爭氣。
科學家發現,一聲感恩,一聲道謝,着實有打氣的功能。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心理學教授Adam Grant進行了一項實驗,當中把41名大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分別進行電話籌款,一組撥電話一星期後,得到老闆的嘉許,而另一組在撥完電話後,則只是很機械地檢討工作的流程,當中沒有嘉許的內容,結果發現,被嘉許的學生在往後的籌款活動中更加賣力,在第二星期平均多撥了50%電話。
這個道理其實不用心理學家來給我們證明,在職場上早已人所共知,只要員工真的用功,之後聽到一句感恩道謝的嘉獎,工作上得到肯定,他們往後都會加倍賣力,說得俗套一點,即是一句唔該使死人,不過成果有目共睹,不會因階段性的得失而自滿或輕言放棄,大家自然被使得心甘命抵。因此大前提還是,對行動的成與敗要老實,辛苦努力要肯定,不為失敗找藉口,不斷為成功找方法,香港還是有希望的。

參考資料:
Grant, Adam(2010). "A Little Thanks Goes a Long Way: Explaining Why Gratitude Expressions Motivate Prosocial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98, No. 6, pp. 946–955.

記者:陳以恒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

《雨傘一周年》: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