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一周年】雨傘運動遺物 命運市民自主

【雨傘一周年】雨傘運動遺物 命運市民自主

還有幾天就到9.28,去年就是在這天,正式開始歷時79天的雨傘運動,還記得佔領區是個創意工場,其間衍生林林總總的藝術品或物件表達訴求。有團體於港九兩個地方舉辦「其後:雨傘運動中的物件」展覽,展出約60件在佔領區清場前收集的物件,目的並非要緬懷過去,而是藉今次機會,讓市民為這批展品「命運自主」。

「雨傘運動視覺庫存」發起人之一黃宇軒,期望藉今次展覽決定這批展品命運。

雨傘運動時灣仔演藝學院外路障上有「光明磊落」字牌,庫存成功保留這四字。

佔領區衍生各種創意藝術品或物件,表達訴求。

潮聯小巴向法庭申請旺角佔領區清場的禁制令,都是展品之一。

展覽由「雨傘運動視覺庫存」策劃,由十多名義工耗時七個月整理,展出物品雖然沒有廣為人知的雨傘人雕像或連儂牆上的紙張,但有在連儂牆前聳立的「加油」立體大字、撐黃傘叮噹紙板、攀越夏慤道石壆的「民主橋」樓梯、一張繫上黃絲帶的輪椅等等,甚至潮聯小巴申請的禁制令、在清場過後隨時會成為垃圾的物件,都會在兩個展覽場地分「民生」、「暴力」、「抗爭」等十個主題分類展出。

這些物件是由十多名義工在清場最後一刻時收集,並用七個月時間整理。

「獅子傘莊」是由一系列政治人物撐傘漫畫組成。

雨傘運動視覺庫存屬公民自發組織,去年十月成立,最終在佔領區收集了約370件物件及近千張海報。

由於清場前夕才收集,「加油」立體大字如今缺少了三點水的組件,變成「加由」。該團體發起人之一黃宇軒說,雖然不少物件未能完好無缺,但希望通過這些物件的意義,激起大眾對雨傘運動的討論,「往後這些東西會如何處理,我們未有定案,視乎今次展覽會否有人提議方案或提供資源,畢竟繼續租用地方保存物品,始終是消耗資源,長遠而言未必可持續下去。」黃宇軒透露,跟一眾存庫義工討論過,最有可能是把部份物件散落社區,會考慮有否咖啡室或店舖願意接收和擺放。此外,庫存將會開設網頁,讓市民閱覽雨傘運動的資料,並公開徵集相關資料作歷史紀錄。

記者:余瑋
攝影:鄧鴻欣

庫存義工年紀最少是20歲學生梁延豐(Tobias),罷課是他首次參與社運,雨傘運動令他公民覺醒,後來加入了學民思潮,繼續參與社運。

除灣仔富德樓12樓,油麻地活化廳亦會同步舉行展覽。

「其後:雨傘運動中的物件」
展期:9月26日至10月16日下午2時至晚上8時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2樓、油麻地上海街404號活化廳 (同時進行)
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98259890366598/
資料來源:「雨傘運動視覺庫存」

《雨傘一周年》: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