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傘運:需學習而非「鞭屍」

學者談傘運:需學習而非「鞭屍」

【本報訊】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昨日承認,學聯由雨傘運動開始,已與群眾關係越來越弱,認為學聯與群眾溝通出現斷裂值得檢討,建議未來仿效魁北克學運方式,由學生會召開會員大會決定運動策略。周永康又不認同本土派倡議「打倒上一代」,就可改善香港當前的說法,認為要透過社會不同階層、世代的港人努力,才可帶來社會改變。
周永康昨日與港大教授陳祖為、熱血公民成員鄭松泰、本土派作家盧斯達,出席港大學生會舉辦的「雨傘革命回顧及展望」論壇。表明以個人身份出席論壇的鄭松泰指,雨傘革命是全港市民的「反共、反殖民」行動,他批評運動帶領者不斷「搞散運動」,將運動「降級、減弱」,現時要做的「唔係鞭屍咁簡單」,港大同學用否定學聯方式退聯是值得肯定,同時要停止賣悲情、矯情造作、享受失敗的態度,認為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三子無正視過去錯誤。

指運動不能沒有領袖

盧斯達則指,雨傘革命後不應再舉黃傘,認為此舉是「戀物」和「冇主見」的反映,又形容雨傘革命是一次失敗。盧斯達又指,不認為雨傘革命大家要再檢討,亦不希望再有第二、三年的運動紀念,現時最需要先瓦解再重建,不能透過講道理和分組討論改善,要用退聯方式另謀出路。
不過港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認為,學聯在佔領運動中未有把握機會保持與特區政府溝通,是策略上的錯誤,同時應該避免運動以爛尾方式收尾。陳祖為又不點名反駁鄭松泰言論,指現時不應對運動「鞭屍」,而需要學習,認為運動不能只有群眾沒有領袖,有組織帶領才可使學習和經驗不斷傳承下去,否則運動只會更易被對手控制。
發言的學生均對本土派言論提出質疑,其中施先生批評,熱血公民靠批評泛民和左膠生存,卻沒有提供任何解決方法,另有學生質詢盧斯達,問世界上哪個地方的社運,可靠瓦解公民社會取得成功。
■記者林俊謙

《雨傘一周年》: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