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Online】跳彈床唔想受傷 宜循序漸進

【健康Online】
跳彈床唔想受傷 宜循序漸進

跳彈床熱殺入本港,究竟跳彈床有咩好處?是否人人都適合?近月由澳洲進駐本港的室內彈床樂園BOUNCE,其香港區經理羅智豪表示,跳彈床為高密度及低衝擊的帶氧運動,適合一家大細玩,更將推出「BOUNCE FIT」課程,讓參加者一邊跳彈床、一邊做aerobic健身。浸大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跳彈床對青少年的骨骼發展有幫助,但不建議有腰椎、頸椎問題或相關痛症的人士,走上彈床「搏命跳」。
記者:梁麗兒

羅智豪指出,跳彈床可有助燃燒脂肪、提升心肺功能,十分適合平日缺乏運動的都市人進行。樂園內每個彈床都有員工當值,留意彈友是否符合安全,包括建議1人使用1張彈床,避免多人使用會發生意外。他又提醒市民跳彈床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過往也曾出現受傷個案,包括扭傷腳跟。他說:「受傷原因通常係無熱身,個人太興奮,一跳上床就好高咁跳,或者單腳落地,導致失平衡跌倒」。

他指出,跳彈床的入門貼士包括新手宜先站在彈床,感受一下「彈床係咩嚟」,然後輕微曲膝,慢慢做「印下印下」的動作,體驗彈床的彈力。然後可原地輕輕彈起,循序漸進增加強度。謹記每次躍起後都要雙腳落地,幫助身體卸力,切忌一走上床就跳高彈起。

雷雄德指出,跳彈床是對青少年骨骼系統發展有益,有助增加骨質密度,提高骨骼健康。本港的兒童、青少年相對較少跳躍運動,所以跳彈床是不錯的選擇,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兒童每星期進行3次、每次進行20分鐘的跳躍運動,幫助骨骼健康。

至於中年及長者,若平日很少運動,不推介一開始玩彈床。因為跳彈床涉及騰空落地動作,當中要求肌肉要有足夠力量及協調能力,才能減低受傷風險。建議先減肥、健身才去玩彈床。當然,現時彈床設備眾多,可提高其安全性,例如設有扶手、或彈網「無咁彈」,有助彈友掌握跳彈床技巧。

跳彈床同時可訓練大小腿及頸後肌肉,有助踢走不良姿勢如寒背等。但要留意騰空跳起及落地的動作,都會對膝關節帶來負荷,故應同時進行下肢的負重訓練,加強身體的承受能力。提醒市民玩跳彈床時,要量力而為,不宜一下子「搏命跳」。

至於彈床能否減肥則惹爭議,跳彈床的確可消耗一定能量,但未必及游水、踩單車等帶氧運動有效及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