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近期有兩篇文章被熱炒:《別讓李嘉誠跑了》和《習大大給美國人四件禮物》。在百度搜尋相關網頁,前者有100萬個,後者有342萬個,前者把原本受中國人膜拜的愛國商人李嘉誠拉下神壇,後者以細節把習近平捧成改革家理論家,堪稱毀神、造神的代表作,顯示死守一黨專政的中共,在宣傳方面卻能與時俱進,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利用,令人嘆為觀止。
《別讓李嘉誠跑了》引起關注,是因為「瞭望智庫」轉發了這篇文章。「瞭望智庫」一直被本港媒體稱為新華社旗下智庫,其實是誤解,這只是一個微信公號,而不是智囊機構,文章的觀點根本代表不了官方立場。內地有不少媒體作過查證、澄清,但文章越傳越廣,連長和集團、國家發改委都要作出回應。
李嘉誠由愛國商人變罪人
不管《別讓李嘉誠跑了》是否網上標題黨的傑作,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李嘉誠近兩年在中港兩地的撤資行動,已改變了他在中共領導人及內地民眾心目中的形象。自1980年代開始,李嘉誠一直是香港愛國商人的代表,其華人首富地位亦令民眾仰視。但2010年後,李嘉誠在內地的商業運作開始受到非議,官商勾結、囤地牟利等批評聲音與香港的地產霸權的批評相呼應,令其經營之神的形象開始黯淡,《別讓李嘉誠跑了》更集中反映了內地左派愛國者的不滿情緒,李嘉誠已近乎變成對抗習大大新政的千古罪人。經過媒體、網絡的大肆炒作,李嘉誠算是徹底被拉下神壇了。
與此同時,微信等新媒體對習近平訪問美國的炒作也步入高潮,微信公號「學習大軍」9月22日炮製的《習大大給美國人四件禮物》,兩日間被上百萬網站轉載,傳播之快令人瞠目。文章稱,習近平給美國人的四件禮物:一是有英文名字「Xi Dada」;二是有首歌《習大大愛着彭麻麻》;三是有本中國通必讀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四是有個「中美友誼屋」,1985年習近平到美國考察農牧業時在艾奧瓦州住過的房屋已被闢為紀念館。
肉麻當有趣 造神似文革
如此把肉麻當有趣的禮物,美國人是否接受,不得而知。但「學習大軍」從中得出的結論比別讓李嘉誠跑了還驚人:「有了這四件禮物,美國人民將認識到習大大是個實幹家、改革家、理論家。」「學習大軍」還引入今年來在微信頗受歡迎的發紅包概念,強調習近平不只給美國人禮物,還給中國人發了「紅包」:一是最快2016年能看上中美合資電影大片;二是中國企業也能去美國造高鐵了;三是外逃貪官被遣返回國受審。
禮物也好,紅包也罷,微信造神的手段都緊扣網民心理。以「從小細節看大時政」打響字號的《新京報》公號「政事兒」,也炮製了一篇《習近平出訪專機上都有哪些人》,三天內相關網頁已增至171萬個。 《北京青年報》的微信公號「政知局」、《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公號「俠客島」等,也是爭相拋出習近平、彭麗媛訪美的細節。
內地有研究新媒體的學者稱,「習大大」和「彭麻麻」已成為微信文章的推廣技巧,標題一加入這兩個詞,文章打開率就會大幅增加。由此也可見,中共的造神宣傳已收到成效。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習近平已被廣乏視為毛澤東的鐵桿粉絲,新媒體的造神運動也不亞於文化大革命,甚至自封比當年的宣傳更人性化、國際化。而官場自有官場的手段,「學習大軍」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當作送給美國人的禮物,解放軍南京軍區政委鄭衞平則號召學習「習主席三著作」,即《擺脫貧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語》,活脫脫就是文革時期學習毛澤東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的翻版。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