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雨傘真相(《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還原雨傘真相
(《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雨傘運動將近一年,在香港,我們可以看到檢討這場大型社會運動的方式不外乎兩種──淡化或美化,暗裏藏着的分明是抹殺及扭曲。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集體記憶涉及一個群體的身份認同。這些集體記憶展現了「我們經歷過甚麼」、「我們共享甚麼」、「我們有甚麼共同的核心價值」,從而界定了「我們是誰」。對於沒有多少歷史記憶的香港人,雨傘運動真切的記憶,對香港人的身份建構彌足珍貴。
對於檢討一場大型社會運動,沒有比還原歷史真相更重要,但掩飾真相往往對政客有利,所以古往今來的獨裁者都篡改歷史。人類的記憶是浮動的,獨裁者可以透過歷史的詮釋反過來改變人類的記憶。所以,歐威爾在《一九八四》寫道:「誰能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共產黨深明此道,尤其注重黨史,譬如他自己明明抗戰不力,就改寫歷史稱自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對於師法中共的港共來說,淡化雨傘運動,抹殺這段歷史,就是首要任務。未來香港的小學教科書上,寫雨傘運動是「外國勢力策劃的反中亂港運動」也不足為奇。
我們向來對政權的卑劣行為早有所料。但一些平日追求民主的人士近來卻只管美化雨傘運動,令人不以為然。美化跟淡化其實沒有多大分別,都是淹沒了應該反省的錯誤,這對香港民主改革沒有任何好處。
每個香港人都可以參與雨傘運動的歷史書寫。公開自己關於雨傘運動的文字及相片( https://www.facebook.com/2047times )是方法之一,使我們可以從更多角度反省這段歷史。歷史從來都涉及政治,但沒有比還原歷史真相更重要的事。

陳雅明
《學苑》前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