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塘 - 鄧達智

月光光照地塘 - 鄧達智

黃雨過後晚上,空氣沖洗乾淨,雖則月仍未滿,半邊天被照亮。
漫步回家,什麼荷塘月色、什麼月光光照地塘,現代香港那裏還有荷塘?
不要說實物,80後怎知道何謂地塘?
惆悵,出身自荷塘與地塘風景,曾受兩塘眷顧成長,失落鮮明。
老家舊時廚房相連豬牛雞欄並穀倉,前面一道以麻石板圍繞作屏障,中間長方形,以英泥鋪設平整,似泳池,沒注水的泳池所以喚作地塘:放雞、放豬、餵牛、曬穀、曬菜乾,小孩玩耍,涼風習習露天晚飯……多面體用途,大多關係農耕。
地塘與我關係除了與家中姊弟並鄰居小友玩耍珉書,跳飛機、跳九宮格、跳繩、跳橡筋繩、打架……印象至深刻還是以瓦片碎塊在農閒時在偌大塘面上寫字、畫人面、畫體態,三歲定八十(如果有咁長命),畫啊、畫啊、畫不收手,整個地塘畫一張人面,單一眼睛比小人我們的身高長了五倍!
除了玩耍,這地塘又叫禾塘,至重要功能用以曬穀,那是老人、小孩的職責,嫲嫲在前面示範,用腳將鋪得平整新打下來的稻穀踢開,待陽光平均曬遍,才運到米機碾開。
一邊右、一邊左、一邊右、一邊左,雙腳動作簡單然需用心,日後遊京都銀閣寺,得見砂畫,禪師們撥砂的動作太眼熟,即刻將童年記憶擦亮。
地塘空曠,八月十五前後多天,除了燃點學校勞工課教導自製,或家人買回來的燈籠,無聊圍繞魚貫當遊花園外,往家中廚房偷出冰糖、片糖圍坐分吃當賞月。正日那天割雞殺鴨酒肉慶節,飯過,月出前持燈籠到祠堂前大廣場,甚至馬路邊遊玩,總之趕在媽媽擺設好月餅、豬籠小餅、水晶梨、柿子、香蕉、柚子、菱角、芋仔……。月華高照,燃起拜神香,祖母並母親禱告一番,家人圍坐地塘中間八仙枱,賞月大食會開始,吃喝至月掛中天才回去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