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開動組班工程(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梁振英開動組班工程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下任特首角逐戰雖未正式展開,但梁振英應已要開始「埋班」,物色最強陣容來向中央交代。須知今天游說有公信力的合適人選加入政府並不容易,如果再為對手捷足先登,梁振英連任的機會將更渺茫,因此盡快展開「獵頭」行動,也有助現屆班子「換血」。
曾德成與鄧國威的即時離職,如今連張雲正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在放大假期間得知升職安排,且要立即終止假期走馬上任,可見特首決定的保密程度,但代替劉江華的任命直至上周才公佈,人選亦只是政助陳岳鵬而非外人,反映特首向外間「獵頭」不易。
梁振英餘下的任期不足兩年,即使今天有外人願意加入政府,單是通過品格檢查可能也要好幾個月時間,因此這次換人起步已嫌太遲,只能在內部擢升,而可供選擇的理想人選有幾多,大家應可「一眼見晒」,連原屬葉劉淑儀愛將的陳岳鵬最後也要破例起用,可見梁振英能扶植的心腹經已所剩無幾。
陳岳鵬能否勝任新職?由政黨到傳媒都漠不關心。上屆新人如陳智遠成為政助已遭人質疑人工太高,如今陳岳鵬一升再升也無人眼紅,除了任期可能只有21個月,他的史丹福碩士學位亦應有助服眾。
梁振英沒有自己的班底儲備,若要突圍而出,唯一的方法是向政黨求助,招攬政黨派員合組問責團隊,當年的蘇錦樑本是民建聯最似樣的副主席,加入政府後雖鬧出「卡片蘇」事件,但今天已公認為較有能力的問責局長,建制派政黨有此登龍捷徑,對吸引年輕專業精英成為黨員會有更大吸引力,而永遠被拒門外的泛民根本無還擊能力。

資深官員未必肯留任

過去的經驗及現有制度均不利用政助擢升副局,因為政助主要是針對份屬初生之犢的政黨或專業人士,但副局卻一定要資深的政壇老手(如民建聯劉江華)甚至是部門高官(如警務處的李家超)。如今陳岳鵬打破陳規,最主要的助力除了梁振英沒有更佳選擇,譚志源肯投予信心一票至為關鍵,如果沒有譚氏包攬上身,這個先例其實不易玉成。
上屆問責團隊仍在當打之年兼口碑不俗但堅決離任的局長只有鄭汝樺,如今大家都知道原因為何;但渴望留任至出口相求且成績不俗的局長如周一嶽卻不獲留任,只肯安排他當平機會主席作補償。下屆肯定離任的資深局長一定不少,因此不論是梁振英或任何新人都要有把握能找到足夠的實力派來協助自己施政,否則不單港人甚至中央也放心不下,新人如張雲正劉江華陳岳鵬,若能在餘下任期面面俱圓,下屆肯定「坐定粒六」。
政黨派人加入政府,政助是入門途徑,政黨新人與年輕一輩學歷更高也不易被選中,遑論是爭取更高一級的職位(如副局);有了陳岳鵬的先例,日後相信一定會有更多實力或背景超級的政壇新貴要求被安排走陳岳鵬的捷徑,能入官門即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令建制派政黨在立法會與政府部門內的動員力量大增之餘,更可裏應外合,把泛民逼向死角,非走激進路線爭取曝光及選票不可,因為他們參與議政的能力將會每下愈況,抗爭出位是唯一保持知名度及議席的有效方法。
梁振英的競選工程,因政改及雨傘運動被嚴重推遲,且民望大大落後,任何人今天若敢公開挑戰也不遑多讓,若是強手如余若薇更有大勝可能(只計民調結果、非選委會意向),因此必須急起直追,有意留任的局長與副局必須與之配合,齊齊爭取正面曝光及民意支持,這些「有心人」不論是為自己或梁振英的政治前途,也一定會熱烈響應,若仍保持低調則足證其人去志已決。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