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上月公佈香港讓座文化民調指55%人認同垂頭用手機是不讓座原因,《明報》攝影記者當日在港鐵,拍下青年玩手機而一名抱小孩的女士沒有位坐的相片,青年當場質問「做乜影相」。報道出街後網上反響極大,有人斥攝記不應影相、報道如公審該青年,攝記強調只為該則民調新聞拍一些相關相片作配套。事隔一個月,《am730》兼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在其報章的專欄重提此事,批評有些力撐不讓座行為的年輕人,在網上將歪理說成真理,「有些事情並非在面書上多人like就等同是對的」。
施永青以「青年不讓座不可批評嗎?」為題發表文章,他指近日才由朋友口中得悉此事,之後再翻看網上各方意見,知道當時現場有乘客說:「你(不讓座青年)咁後生,見人哋抱住BB都唔讓座,咪要影你囉!」他對網民的意見感詫異,因被圍攻的竟是攝記而不是那位不願意讓座的青年,「我沒料到歪理也可以被說得那麼理直氣壯」。
他認為記者報道事件時無刻意把矛頭指向當事人,原因是青年的相片已打格,報道只是講出社會上已經普遍出現的現象,「有一部分新一代的年輕人的確有不願意讓座給老弱婦孺的傾向。我沒有詆毀他們,他們自己的言論說明他們並不覺得不讓座有甚麼不對。他們甚至向批評他們的人反咬一口,肆意扣別人政治帽子,目的是要批評他們的人再也不敢造次」。他斥年輕人這種行為,比不肯讓座更令人擔憂,「他們自恃懂得利用社交媒體,很快可以在網上一呼百應,在網絡上佔領輿論優勢,把歪理也說成是真理」。
他強調讓座給長者及婦孺乃普世推崇的行為,不同的宗教、民族都覺得這樣的行為值得鼓勵,因為一個社會需要其成員互相關懷及照顧,社會才能健康發展,若失去同情心、對其他人的需要都不願施以援手,社會的道德情操便沒法建立起來,而沒有同情心,就沒有博愛,「沒有博愛,就無需人權,沒有人權,又何需民主?讓座看似是一件小事,卻是公義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