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發展,原來早於六十年代新界東北村民已經慘受逼遷之苦,受影響的是船灣六個村落的千多名村民,皆因船灣海要變成水庫,鹹水要變成淡水。船灣淡水湖是因為六十年代飲用水需求增加而建,工程師用堤壩堵住海灣,抽出海水,然後注入淡水,是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1968年揭幕,儲水量達二億三千萬立方米,是香港容量第二大的水塘。
當年只得6歲的村民李亞煌,年紀小感覺不大,他務農的父母卻因突然遠離住了大半生的家園,感受極深,滿滿不捨,「爸爸都哭了,要丟下農田果園。」即使他和千多名村民都獲得安置,搬往大埔寶湖道陸鄉里。現已滿頭白髮的煌叔重臨舊地,發覺昔日家園及小學已不復見,不禁緬懷小時候通山跑的美好日子。
採訪當天,水務署高級工程師陳子浩帶記者前往船灣淡水湖平日不對外開放的抽水站,其中一個是白沙頭洲抽水站。只聽摩打嘈吵地運作,控制室的員工仍專心工作,他解釋:「這裏的水會送往西貢北港及馬鞍山濾水廠過濾,24小時有員工駐守。」
想了解多點船灣淡水湖,可以參加由華懋集團舉辦在11月的步行籌款活動「華懋行」,屆時有導賞員深入講解,活動籌得的款項全數捐贈予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
華懋行2015
日期:11月8日
網址: http://www.chinachemwalkathon.com/
記者:梁慧琳
攝影:楊錦文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