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連續三期刊登葛蘭訪問,免不了提到六十年代電懋邵氏《寶蓮燈》和《啼笑因緣》鬧雙胞的不幸事件,為了搶閘飲頭啖湯各出奇謀,惡性競爭到頭來兩敗俱傷。可巧梅姨正在英國拍攝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也有兩個版本,走音票友的奇情故事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幸好不是硬碰硬對着幹,法國炮製的一部叫《Marguerite》,參展過威尼斯已經正式公映,只採用真人點滴作劇本靈感,名字地點等等都改頭換面。我最遺憾的,是女主角並非伊莎貝雨蓓,試想想,如果歐美兩大頂級影后飾演同一角色,場面會多麼熱鬧,現在的Catherine Frot雖然也是好戲之人,級數畢竟有別。
這個富婆不愛打麻將,單單醉心歌劇,得閒便在豪宅舉行私人演唱會,只請親朋戚友欣賞不公開售票,大家鑑於情面不忍心直言嘔啞嘲哳難為聽,彬彬有禮陪她一齊癲,偶爾有人手痕在報紙寫觀後感,也小心翼翼轉彎抹角避重就輕。既然沒有張叔平那樣的好友把她摑醒,美夢就膨脹到租劇院正式登台的田地,現實生活裏的她以七十六歲高齡踏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舞台,劣評如潮不在話下,處女演唱之後第三天心臟病發,躺了一個月病床魂歸離恨天。《瑪嘉烈》則改為獻唱《魔笛》的《夜之皇后》途中吐血昏迷,甦醒後精神失常,醫生諗出以毒攻毒屎橋,要她聆聽自己演唱的錄音,結果一嚇之下即刻向上帝報到。此片最大敗筆,是第一場唱歌戲就出現口形不夾狀況,幕後配音馬腳畢露,咪嘴事小咪嘴咪得騎騎呢呢事大,落筆打三更,非常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