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滬港通去年底開車後,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全線走資,但僅安碩A50(2823)股價與每股資產淨值(NAV)折讓擴大。市場人士指安碩A50主要以中國A股連結產品(CAAP)追蹤指數,相關合約通常設有兌換限期,提早贖回成本較高,觸發投資者寧願在二級市場拋售套現,導致折讓持續出現。
記者:林靜
投資者買賣ETF,除可直接從二級市場、即在交易所以股票形式買賣外,大戶亦可透過參與證券商向管理人要求贖回。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車後,業界指不少機構投資者贖回A股ETF,寧願自行投資A股,令多隻A股ETF面臨長約半年的贖回潮,基金規模因而大縮水。按彭博資訊,滬港通開車後,安碩A50累計只有半成升幅,但期間已走資590億元;相反南方A50(2822)及華夏滬深300(3188)期內升幅仍有約兩成,走資額分別為339億及277億元。
有市場人士指,合成產品通常以與投資銀行訂合的CAAP追蹤指數,相關合約同時設有兌換限期,在面臨大量贖回需求時,有傳管理人未必能即時全數套現,令大戶被迫在二級市場拋售,造成股價出現龐大折讓,「通常一有大折讓就會有人做套戥,差價好快收窄,但當贖回有問題,就好難做得到」。安碩A50章程亦列明提早贖回CAAP可能產生高成本,尤其在市場高度震盪時,投資者贖回所得款項可能與資產價相差甚遠。
安碩︰贖回未見有問題
安碩透過電郵表示,A股ETF走資主要由投資者情緒觸發,該行在應對投資者贖回時並沒有遇上任何問題,基金單位可增設和贖回,在近日中國市場變得波動下,安額A50折讓部份反映投資相關市場的成本改變。
事實上,在主要A股ETF中,只有安碩A50持續錄大折讓,高峯期更達16.6%,上周五則有9.8%,累計互聯互通至今的日均折讓幅度達6.8%,目前安碩A50實物基金資產比例約22%,其餘為合成產品。相較安碩A50的大折讓,南方A50及華夏滬深300自滬港通開車後,日均只有0.5%折讓,即使在7月股災時一度出現逾一成折讓,亦迅速在數日內收窄。
合成ETF需求或續下降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安碩A50過往是市場內唯一進入A股的選擇,但在中港兩地互聯互通下,相關優勢已漸失,加上合成ETF的限制,散戶「可以揀都會揀實物」,需求有機會持續下降。不過,他認為這不代表合成產品已不合時宜,因不少大戶或小型基金公司在追蹤指數表現時,會寧願選擇營運成本相較較低的合成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