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新疆 - 李純恩

又去新疆 - 李純恩

這天跟朋友吃飯,算算日子,我說下星期今天,我在新疆。
上次去新疆正值夏天,吐魯番火焰山下地表氣溫高達68℃。朋友問我68℃是什麼感覺,我說起初乾熱,慢慢覺得嘴巴四周收縮,突然就想起八九十歲的老太婆,嘴巴皺皮,紋路深陷。估計再呆得時間久一些,就變成那樣了。
如今去,天氣涼了,當地朋友說,早晚氣溫很低,最好要帶一件薄羽絨。這就舒服了,這樣的天氣去哪裏旅行都舒服,學生剛剛開學,旅遊淡季,機票酒店都便宜,熱門的旅遊景點也不會逼爆,少了喧鬧。家中沒有上學的孩子,自己又清得出假期的話,這個季節出去旅行最實惠。
同行的朋友關心在絲綢之路上的飲食,其實只要吃得牛羊肉的人都不用擔心,且還會有味覺上的驚喜。不吃牛羊肉的朋友,也有雞和魚,新疆「大盤雞」也是名菜。到了回教地界,豬肉不多,但新疆的蔬菜特別好,天一涼,菜的質量更好。有趣的是,新疆蔬菜那麼好吃,我的當地維族朋友卻不大明白,聽我讚蔬菜好吃,便叫我形容一下,說說蔬菜好吃和不好吃的區別。這才知道,他們只吃肉食,不愛蔬菜,幾乎不吃,遑論評定蔬菜好壞。有個維族朋友,不但不吃蔬菜,連鴨子都不吃,只吃雞,他以為鴨子是很腥羶的東西。結果我叫菜的時候,叫了蔬菜和鴨子,一定要他試,一試之下,很是驚喜,說想不到味道不錯。
這也就是生活習慣了。遊牧民族生活中能吃到的無非牛羊肉,世世代代,已形成DNA,腸胃也早已適應。我們說什麼少肉多菜,人家是多肉無菜,天天大塊吃肉,份量驚人,個個健壯如牛,你要他吃點菜,他愁眉苦臉,一大把烤羊肉串放在面前,頓時心花怒放。這種飲食風情,香港人去體驗一下也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