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PPLE:癲價的士牌司機躁乘客愁

DATAPPLE:癲價的士牌
司機躁乘客愁

【本報訊】Uber的出現令港人對的士業界怨氣大爆發,有人歸咎的士服務質素日差,是因為缺乏競爭。現時全港有1.8萬輛的士,但運輸署自1998年起就再無增發的士牌,在供應有限下,的士除了是交通工具,也成為投資炒賣工具,牌價今年攀升至高𥧌725萬元。的士業界過去5年三度申請加價,但司機收入不升反跌,反而乘客投訴年年上升。
記者:袁柏恩

計及本年仍未審批的申請,業界已在5年內三度申請加價,累計加幅約11%。惟真正受惠的只有車主,由2011年至2013年,每月平均淨收入升幅8%。反觀租車司機淨收入由12,174元減至11,675元,減幅4%,撇除通脹後實質減幅為10.1%。每次加價伴隨而來的便是加車租,2012年業界申請加價,就因前線司機反對,擔心流失客源,最終未達共識擱置。

每更踩盡 難保質素

收入被車主剝削,只因牌數限制下,大部份司機只能租車,有司機團體就一直希望政府重新發牌,保障「揸者有其車」。由的士業界創立的的士聯合交易所亦明言,因政府不會濫發的士牌照,故的士數量不會大幅增加,令的士成為投資工具。
牌照越來越集中在一小撮人身上,十大個人或公司車主持有牌照的市場佔有率,不足5年間就由10%升至13%。投資有多熾熱,從的士牌價可以看到,牌價最高成交價由2005年的375萬元,升至2015年725萬元,升幅93%。
香港的士牌照主要由車行持有,但牌主並無責任確保的士服務質素。牌主為增收入加車租,每更的士「踩盡」多勞多得。質素會否因此受影響,或可從交通諮詢委員會的數據看出端倪。去年10,060宗涉及的士投訴中,六成半涉及影響司機收入,如拒載揀客、濫收車資等相關投訴類別,5年內升幅達36%。
Uber等召車應用程式的出現,或打破的士牌價高企和壟斷問題。自今年6月起,的士牌價自高位呈下跌趨勢,上月市區的士牌價跌至663萬元,為去年11月以來低位。的士業界除了抗議,也急急研究推出豪華的士服務、服務約章自救。
時事評論員林鴻達認為,要解決業界只有車主賺、司機收入繼續偏低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收回所有牌照重新發牌,同時為新牌設年限,才能降低的士牌資產值,杜絕炒風。他支持發牌雙軌制,即公司及個人均可申請的士牌,一方面可以公司推動司機質素,亦可讓司機遭剝削時有機會脫離成為個體戶。至於現時的出租車牌照,僅限酒店服務、豪華房車申請,他認為應放寬。

市區的士收費變化

 

市區的士持牌人及牌價

 

的士從業員人數及收入

 

 

各地的士數據比較

資料來源:各地運輸相關部門、World Population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