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在南豐大厦香港老飯店吃過午飯,出來漫步行到李寶椿先施公司,再到永安公司走一遍,然後打道回寫字樓,在域多利皇后街經過三聯書店,心念一動,行入去看看新書。在入門當眼處,擺放的當然係最新熱門書(記得肥佬黎教落,佐丹奴最賣得嘅T恤一定放在離開門口兩三呎),望一望,見到四本書,作者都係新亞校友,當然乘機打書釘,揭開讀幾頁先。第一本係張倩儀(新亞中文81,前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大作「大留學潮」,長達445頁,據介紹,張校友用咗十幾年時間籌備、搜集資料,以史學筆觸,細寫清末興起嘅一股留學熱潮,但並非講述名人留學史(如容閎、胡適),而係從宏觀角度,追尋民國初年留學生的規模、尋夢、報國思潮,歐美日大學對留學生的影響等等,共三十萬字,係罕見嘅一本中國近代中國學生留學史。今時今日講留學,閒過立秋,但一百年前留學就十分艱難,語言隔膜、財政困難、文化差異、交通需時,好易令留學生知難而退,而佢地堅持不懈,學成歸來對中國文化、科技各方面產生好大影響。
第二本係中大現時幾受學生歡迎嘅政治系副教授周保松(新亞哲學95)所著《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係一本學術性濃嘅著作,銷量應該比較少,但曾獲學術界好評,或者幾賣得啩,回想1994年周保松仲係學生,到華僑日報幫手編輯第一本「中大校友」(季刊),受中大師兄師姊陸錦榮、張結鳳、張玿于指點,已顯示其深厚潛質,今日果然開花結果了。第三本係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羅永生(新亞社會學84)之博士論文修訂本,叫做「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原文係英文版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此書早前在網上吸引不少評論,左丁山於是揭開讀幾頁,竟然睇到作者對新亞書院與中國學生周報(周報初期由新亞學生主理)在香港的文化角色,討論詳盡。
讀學術性著作要返屋企慢慢啃,但另有一本消閒書就容易讀噃,就係陳增濤(新亞物理72)嘅「葡萄園泥土上的水──法國紅酒尋味」,左丁山識陳增濤多年,佢自新亞畢業後就留學巴黎成為法國人,娶法國太太,居住法國四十餘年,久而久之,就從法國酒客變成酒莊莊主,紅酒專家,佢寫紅酒,自然要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