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媽媽夢工場 Gigi都買手做口水肩

【親子籽】媽媽夢工場 Gigi都買手做口水肩

【親子籽:媽媽心聲】
人大了,我們常常覺得父母乜都唔識、日日在家好得閒。但有否想過,父母曾為我們犧牲了自己的夢想?有80後年前因傷患被迫辭工,深明百無聊賴的苦悶,決定打造一間家庭式小工廠,聘請製衣技術高超的婦女手製別具特色的繡名BB用品,讓一班昔日為子女放下興趣和事業的媽媽,重投自己喜愛的製衣行業。這裏就是她們發揮所長、重拾自信、找回自己的夢工場。

面積二千多呎的工場座落於火炭舊工廈內,從陰森的電梯大堂走進去,即時換來一種溫馨感覺,裏面有爐灶、小客廳、一列排得整齊的衣車、掛滿彩色線轆的牆壁,還有一班媽媽們親切的面孔和熱鬧的笑聲,有家的味道。曾在三間美國上市公司任職市場營銷部門要職的80後伍嘉琪(Kath),是這間工廠的「廠長」,兩年前因為胸椎受傷,不能長時間站立或坐下,連去街都要撐枴杖,休養需時,對這個日日腳踏高跟鞋上班、經常出埠公幹的打工仔來說,只有辭職這條路。女強人變成每日賦閒在家,感覺極差,覺得自己冇貢獻,「我估可能很多在家湊仔女的媽媽都係咁諗自己。」

「廠長」Kath(右二)表示從媽媽們身上學了很多,與製作部經理惠兒(左一)更是合作無間。

一台衣車,讓一班退休媽媽重拾久被遺忘的興趣。

工廠讓她們發揮所長,還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

工廠屬小本經營,面積不算大,卻改變了許多退休媽媽的下半場人生。

Kath休養期間,剛好有朋友生BB,她走遍港九,只找到倒模般的禮物,毫無特色,從小已被嫲嫲灌輸女仔人家要識煮飯、識針黹的她,最後決定買材料親手做一條繡有BB名字的口水肩、鞋仔和頭飾送給對方,怎料朋友放上facebook後,竟引來大批人查問,甚至有人想大手入貨。Kath靈機一觸,香港昔日的製衣業發展蓬勃,很多上年紀的媽媽曾是車衣高手,但行業日漸式微,製衣廠不是結業就是搬上大陸,沒有地方讓她們繼續發揮所長,惟有留在家中當全職「湊仔婆」,生活單調苦悶,「就好似你做記者,如果呢行突然冇咗或沒落,你都會好失落。」近月接二連三有紙媒結束,聽到Kath一說,我突然和這班媽媽有點共鳴。

手做價錢超值 梁詠琪都捧場

手做BB用品有價有市,Kath想聚集一班志同道合的媽媽,組織公司,讓她們重拾興趣,找點「細藝」做,又可滿足客人需求。Kath的專長是市場營銷,有念頭後就開始不停寫計劃書,向身邊做生意的朋友或前輩推銷她的三個理念:推動婦女就業、香港製造及將製衣技術傳承後輩。起初有不少盆冷水照頭淋,「香港人香港造,好多人聽完覺得ridiculous(荒謬),冇可能做到。」她花了半年時間,機緣巧合下認識到當時在志願機構做義工、現時的製作部經理惠兒,再組成這個成員都是退休婦女、為子女放棄工作的媽媽及學生的團隊,打動一堆私人投資者自掏荷包支持。

繡名口水肩,梁詠琪女兒Sofia繫着的口水肩,正出自這班媽媽之手。$158起。

工廠目前有26位員工,當中約10位是昔日的製衣女工,每一位都是以兼職形式聘用,上班時間彈性,方便她們繼續照顧家庭之餘,亦不會有太大工作壓力。在這裏,每位媽媽都可發揮所長,做回自己的專業,過往在稅局工作的就做會計,對慣客人就做客戶服務部,昔日在製衣廠做車工的,當然隸屬製作部。「老實說,好多同事並無家庭及經濟壓力,但佢哋真係好熱愛車衫,來到這裏可讓她們做自己鍾意的事,又可與人連繫,開開心心過一日。」Kath說。
開張至今一年多,公司沒有賣過廣告,只靠facebook宣傳和口碑。她們屬小本經營,沒有多餘錢宣傳,連不少訪問都推掉,怕定單太多,目前人手應付不來。貨品只接受網上定單,最吸引客人的,除了布疋在美國、日本及韓國等地購入外,其餘各個工序,如剪布、繡名及車衫都在香港工場人手製造,是本地少見,「始終小朋友嘢,唔放心,我哋一定要親眼睇到成個製作過程。」大部份貨品可繡上BB的名字,口水肩、鞋、頭飾、小索繩背囊及尿片袋等,全都是熱賣貨品。雖然人手製作,但價錢最貴也不過二、三百元,其實超值,就連梁詠琪都是捧場客,她早前在微博上載過女兒的照片,女兒繫着的口水肩繡有名字'Sofia',正是這班媽媽製作。

小童旗袍款牛仔布裙,適合2.5至4歲女童,$228起。

繡名棉袋,可放尿片或其他雜物,$190起。

全人手製作嬰兒鞋,每對$228起。

退休媽媽 衣車桌上尋開心

今年60歲的許解心,十多歲便加入製衣業,昔日是負責縫製皇家香港制服的車衣女工,後來因湊仔,改為拿材料回家車雪褸賺錢,但90年代初行業開始沒落,收入不穩,兒子又升上中學,她改為到幼稚園任職半日助理,一做就十幾年,這份工收入穩定,但壓力大得令她猛喊「黐線」,每天都要將校園清潔得極仔細,又要不停追着時間做事。數年前退休的她,又在家重拾衣車,除了不時會車衫褲給家人穿着,又會車手袋自用,間中會租臨時攤檔擺賣製成品。去年開始,她來到這裏負責縫製袋子,彷彿找回人生樂趣。她視這份工是「玩」,「製衣係自己鍾意嘅嘢,冇壓力,又有一班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嘻嘻哈哈過一日,好開心。再唔玩,老啲就唔記得喇。」對她來說,這份工是手辦眼見工夫,還可賺飲茶錢。面對香港近乎消失的製衣業,她不禁慨嘆,「香港無晒製衣,慘喇,真係好可惜,我哋呢班人識做,有手藝,但冇地方去。呢度可以俾我哋呢班手工好、車嘢叻嘅人消磨時間,仔女大咗,自己都唔想成日踎喺屋企,要走出社會,先冇咁易有老人癡呆!」一星期有四天全神貫注車衫,我問戴着老花眼鏡的她會很傷神嗎?「傷㗎,但做自己鍾意嘅嘢就冇計啦。」

每個女童必備的髮飾,還可訂製其他顏色上學用,每件$38起。

母女裝半截裙,另外還有配搭男童恤衫的母子款,每套$435起。

年過半百的梁淑儀(Maggie),負責繡名和製作鞋子,同樣十多歲入行做製衣,行業式微後轉到復康機構打工,為病人製作治療器具,巧合地又是要用衣車的工作,後來因身體出現毛病而辭職休養,被迫與衣車分離。直至約兩年前偶然到社區中心,竟然又遇上衣車,「嗰刻覺得好興奮好開心,心諗一定要嚟做義工,因為真係好唔捨得,我諗我愛上咗佢(衣車)。」Maggie以縫製厚重的皮褸出身,在這裏卻是車薄身的BB用品,技巧及工具都不同,又要從頭學起。人到中年才重新學習,她仍然充滿熱誠,只因車衫是自己最大的興趣,「用自己由細到大所學的技能,做自己鍾意做嘅嘢,製作啲嘢出嚟真係好開心,好有滿足感。」很多女人為了家庭,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理想,犧牲與朋友聯誼的時光。這裏讓媽媽們找回失去的一切,Maggie說:「以前身體有毛病,成個人好失落,但做番嘢後,識到呢班朋友,令自己生活有180度轉變。」其實媽媽們很簡單,只要有地方讓她們施施本領,生活有寄託,覺得自己有貢獻,或聽到別人讚賞,便已心滿意足。

嬰兒帽,頭頂位設有小洞,方便透氣,$148起。

藍色星星棉布料繡名鞋袋,$268。

小童索繩小背囊,$238起。

網址: http://www.bbshop.com.hk

記者:黃子配
攝影:楊錦文
編輯:李寶筠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