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科學的美國14歲穆斯林男孩Ahmed Mohamed,帶了一個自製鬧鐘回校向老師展示傑作,竟被老師認定為炸彈,校方報警,結果男孩被鎖上手銬帶返警局。後來,警方認為他無製造炸彈意圖,將他釋放。一個鬧鐘,在老師眼裏是一個炸彈,男孩無辜被拘留明顯和這些元素有關:褐色皮膚+穆斯林+穆罕默德。在回教地區,這個組合到處都是,但有些人眼中,這個組合就等同恐怖分子。
還記得某年去埃及旅行,旅途中碰見的穆斯林,無論領隊、導遊或旅店老闆,差不多人人都叫穆罕默德,個個都是褐色皮膚。領我們騎駱駝的小男孩就叫Mohamed Ali,他說隨便在大街大呼Mohamed,總會有很多人轉過頭來。「Islamophobia」(伊斯蘭恐懼症)一詞,是9.11後在西方國家變得普遍,一些人甚至簡單地視穆斯林即恐怖分子,結果令很多守法的穆斯林受歧視。
Twitter內支持男孩的#IStandWithAhmed帖子有人這樣說:"White kid makes a nuclear reactor? He's a genius. Brown Muslim kid makes a clock? A terrorist."男孩的遭遇告訴我們,偏見,足以令人完全誤判一件事。
偏見和無知,經常是雙生兒。懂工程的人不會一見電路板就以為是炸彈,Ahmed先將自製鬧鐘給教工程的老師看,老師說:「很好,但我建議你不要讓其他老師看到。」其後英文老師發現鬧鐘,並視為炸彈,稟告校長。懂工程的人,對男孩的評價是這樣的,美國太空總署研究所人員:"In fact, I think the whole of JPL(研究所簡稱)would welcome Ahmed with open arms."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Because I'm a physicist at MIT, and he's the kind of student we dream of having!"
偏見,其實到處都是。老生常談的是「思考,多角度一點;書,看多一點」。還有,對於年輕人的青澀,是欣賞不是看扁,像facebook朱克伯格所說:"Having the skill and ambition to build something cool should lead to applause, not arrest. The future belongs to people like Ahmed."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