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才是旅行的意義?25歲的陳成軍(Rubio)及張振華(Jamie),中學起已是旅途上的拍檔,兩人都喜歡深度遊,決意選擇不當公務員或律師,為圓夢開旅行社,北韓團已辦過近10次。電視節目被質疑只讓人看到北韓政府安排一面,兩人認同到訪當地難免有掣肘,但出發前多準備,到訪時留心觀察,就可反思看到的真偽各佔多少。
在港大,Rubio及Jamie分別讀國際關係及全球研究;畢業後,Rubio打過政府工,Jamie為興趣讀法律。但兩人都放不低在大學宿舍談過開旅行社的夢,一年前成立GLO Travel,希望透過舉辦深度旅行團,擴闊參加者視野,在吃喝玩樂的主流中提供多一種選擇。
兩人指要在北韓辦旅行團,除要申報身份,他們也要與類似觀光局的部門討論,在官方指定行程例如參觀領導人銅像和兒童歌舞表演以外,爭取多點空間,包括坐地鐵由限坐一站變成可多坐幾站、在平壤或開城街頭散步,又或者搭上當地人的電車等。旅行團又會到當地中學或大學與學生交流,及到訪平壤以外的二線城市,冀讓團友盡量建立更立體的體會。
「係咪洗腦取決你點睇」
Rubio認同於北韓旅遊總有掣肘,出發前他們會為團友舉辦講座及預備資料包,認識北韓歷史、經濟和政治文化,「你係咪被誤導或洗腦,唔係取決於人哋畀乜嘢你睇,而係你嘅準備同用乜嘢角度睇呢個地方」。
Jamie也指,當團友知道平壤人口只佔全國的八分之一,再看到二線城市內殘舊的平房建築,就可判斷在平壤看到的高樓大廈或科技產品,能否反映該國全貌,「事前你有了解,連結番你喺旅程見到嘅,就可以得出更全面嘅結論」,更重要是避免抱住獵奇心態。
Jamie提醒,遊客於北韓確有規矩要守,例如替領導人銅像拍照一定要拍到全身,坐電車也不可與當地人同坐一卡。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