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片場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

邵氏片場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

【本報訊】逾半個世紀歷史的清水灣邵氏片場,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私營影城,更有「東方荷李活」美譽。古物諮詢委員會昨再次討論片場、錄影廠、邵氏別墅等建築物的評級,最終確認維持邵氏片場整體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承認,評級只是行政制度,在法律上沒任何保障能力,片場能否保留需交由政府與業主商討。
邵氏片場佔地60多萬平方呎,有23幢建築物,包括錄影廠、製片部等,當中行政大樓是片場的地標,也是已故邵逸夫爵士昔日辦公室,各幢建築物落成年期由1960至1996年不等。
古諮會其後會再為建築物逐幢評級,有委員建議將兩幢建築物包括無綫電視寫字樓(前二號宿舍)及四號宿舍升級,由三級歷史建築改為二級。當中二號宿舍由於年代久遠,加上「H」型建築,且當時邵氏著名影星鄭佩佩曾入住,具歷史價值故獲升級。

業主撤改建住宅申請

對於日前有關注團體發現邵氏片場內仍有數以萬計的菲林、劇本和電影器材如同垃圾被丟掉,林筱魯稱,物件由私人擁有,政府早年已爭取將部份影片等保存。發展局透露,業主上市公司復星國際早前已獲城規會及屋宇署批准,將片場改建為住宅,但復星昨早突撤回申請,意味邵氏片場有望保留。
另外,古諮會也通過土瓜灣牛棚後方用地文物影響評估及活化方案,當局會利用政府的一次性1億元撥款活化作「遺蹟公園」。但方案並不包括1970年代安置牛的紙廠。
■記者譚靜雯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開會討論私人建築保育機制。張柏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