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償多私院費用增 醫保賠償率跌保險界:醫生問保額決定收費

索償多私院費用增 醫保賠償率跌
保險界:醫生問保額決定收費

【本報訊】香港保險業聯會調查顯示,2013年團體及個人醫療保險投保人,入院住三等房至頭等房的平均醫療費介乎3.1萬至約7.5萬元,較前一年增7%至10%;但賠償比率首次下跌,平均僅78%,即100元醫療費只獲賠78元。保聯指醫療費上升,不少醫生會先問病人保單賠償額再決定醫療費,加上入院索償個案增加,令賠償比率跌。
記者:陳沛冰

保險業聯會收集18間保險公司的團體及個人醫療保險數據,其保費收入佔整體市場最少85%。調查指2013年住院及門診索償個案有約940萬宗,較前一年增加16%。除三等房及頭等房的平均醫療費上升外,診所小手術則升8%。
過去5年團體及個人醫療保單每年平均增加5%。醫療費及保單上升,但保險公司的賠償比率首次於各級醫院全線下跌,頭等房至三等房醫療費只獲賠63%至80%,較前一年下跌1%至2%;門診手術獲賠比率反增加1%至84%。

梁家騮:維持賠償率須加保費

保聯醫療保險協會主席曾肇棠表示,賠償比率下跌主要因醫療通脹上升,過去數年每年增加8%至10%;不少醫療費如入住照腸鏡及胃鏡的醫院雜費增加3.5%至7.5%,醫生費增加約1%,而入院治療索償個案較前一年增約一成,均令賠償比率下跌。
曾又指,政府於自願醫療保險中應帶頭與私家醫院制訂套餐,才有助控制醫療費。市民應定期檢視保單賠償額是否足夠,現時不少保單都承保於門診照腸胃鏡,賠償比率平均達91%,較住院賠償率高。保聯醫療改革專責小組副主席陳秀荷表示,不少醫生會先問病人保單賠償額再決定醫療收費,令醫療收費提高。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李繼堯表示,「部份醫生可能知道病人有買保險,會收一個較合理價錢;如果病人冇錢,可能會收得平啲」。他指手術雜費難以預測,並反指保單內容透明度低。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表示,醫療通脹無可避免上升,市民要加保費才能維持傳統治療或手術的賠償比率,但若加保費後傳統治療或手術的賠償率仍下跌,可能與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