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大圍站職員截停攜古箏學生被網民圍插,港鐵昨日的回應實在令人失望,與其宣傳企業責任時把古箏表演納入「車站藝術表演」節目大相逕庭,與網民關注的公平執法大相逕庭,與輿論期望的執法檢討大相逕庭。一個每日影響數百萬人的企業,拘泥於現有規例,對市民的訴求置若罔聞、漫不經心,不只是食古不化,更有激化矛盾之虞,有違企業社會責任。
其一,港鐵昨日一面宣稱希望唔會令被截停的同學不快,一面又堅稱日後若有人攜帶古箏進站仍會阻止,顯示港鐵並不在意是否令有合理、合情需要攜帶樂器的乘客不快。
其二,對被鬧爆的放生水貨客、「蝦細路」問題,港鐵未承諾公平執法,反而堆砌諸如港鐵每日服務540萬人次、鐵路系統屬開放式、並非每個閘機前有職員駐守等藉口,更不知所謂地表示會在大圍站等放置更多人手維持秩序,莫非大圍站水貨客最多?
間歇執法 千夫所指
其三,對輿論要求檢討行李體積限制,讓非繁忙時間攜帶樂器、運動器材的乘客獲得豁免,或讓前線職員行使酌情權,港鐵完全未作回應。今年7月,香港退役桌球手陳國明因攜帶cue棍(桌球棍)乘搭港鐵收到警告信後,曾提醒桌球迷不要帶cue棍搭港鐵,同時呼籲港鐵考慮放寬該條例。港鐵當時的回應是,對運動員攜帶運動器材也會一視同仁。
諷刺的是,港鐵無論在執行行李限制規例時,或執行禁止飲食規例時,從未一視同仁,以致不時引發乘客糾紛,引發網民聲討。由於近年中港兩地居民衝突增多,未遵守《香港鐵路附例》的乘客多被指為內地客,港鐵的選擇性執法、間歇性執法,難免被指為偏袒內地客、欺善怕惡。儘管這類指摘未必公允,違例的乘客不乏本港居民,但港鐵選擇性執法事件時有發生,難免要站到風口上而被千夫所指,影響港鐵形象甚至是影響香港形象。
更諷刺的是,港鐵在宣傳企業責任時,高叫「藝術注入生活每一程」,又把「車站藝術表演」列為其中一項。港鐵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車站藝術表演」計劃在2004年10月推出,每逢周五黃昏,「香港站中環行人隧道變身成為五光十色的表演舞台,讓專業藝術家及業餘表演者在大眾市民前一展藝術才華。」其中,今年8月28日的節目就是由林櫻古箏藝術團的古箏表演。有網民質問,表演者的樂器如何進入場地,有沒有人攜帶樂器乘搭港鐵?
酌情豁免 勢在必行
港鐵的整體服務質素、管理水平在國際上享有較好聲譽,但近年在票價、高鐵、執法等涉及社會責任的問題上不斷引爆風波,顯示這個龐大機構的運作,已陷入機械性運作的僵化狀態,再簡單地以準點率、乘客增長、安全性等營運數據去塑造企業形象,或以個別的車站藝術表演、義工計劃等企業責任活動去塑造企業形象,都難以彌補一次cue棍事件、一次古箏事件對企業形象的破壞。
當大企業注重社會責任成為趨勢,當公眾認定港鐵應以履行社會責任為服務宗旨,港鐵還對檢討港鐵附例、運載行李條件及執行漫不經心,還對網民和媒體的批評漫不經心,實在令人詫異。修訂運載行李規例,讓有合情合理需要的學生、運動員可以攜帶樂器、運動器材上車,無論是讓職員行使酌情權,或讓乘客申請豁免,當然會增加港鐵工作量,但勢在必行。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