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長城三城記 - 鄧達智

血肉長城三城記 - 鄧達智

就不是羅啟銳叮囑,必定觀看羅與張婉婷五年磨一劍《三城記》。
再不拍攝/記錄抗日戰爭,上一代離逝、這一代模糊、下一代七零八落,這道傷痕自此失落。
回憶、記錄,不為拉仇恨,只望歷史不再重演,對野心家提出告示。
和平?戰勝?停戰?用那一個字眼如何,重要記認一頁中國未亡歷史,縱使真正抗戰是退屈台灣國民黨。
何用七十年後,為侵略者翻案?
不認同共產黨,各有立場,當可理解。讀過一眾文章,感覺不少站侵略者角度說話,頗見李登輝之風,不禁心寒。紀念,純為中國人八年抗戰自死傷無數走過來,未至亡國足值世上每一個愛好和平者好好回顧記認。
認為中國抗戰八年未亡,純因美國兩顆下在長崎及廣島原子彈,未免太偏頗!中國人當時經歷苦難深淵,此後長期流散踏上走難之路,如何不算一種抗戰?未死,當屬戰勝!
國民黨黨內千瘡百孔、船穿拙炮,中國窮得至徹底的歲月,面對外患內憂,國際社會誰也不動半隻指頭幫助,就等日本如願,三個月將中國收服,看到時如何瓜分這片大地幾杯羹。
中國人捱打了多少年,美國才參戰?就不是堅船利炮,全憑血肉長城抵擋而未亡,足證可歌可泣。日本不義之戰伊始,彈藥船炮何曾不受美國恩惠提供?
戲?當然有誇張,《三城記》不見得需要例外。50年代香港西營盤偏北海風密集,半明半暗街角,擁爛棉被走難人無淚身處異鄉,暗自悲涼舉目無親是一面鏡。貫穿安徽黃山山村、山東泰山腳下泰安、上海、武漢、廣州、飛機大炮槍林彈雨最終香港當然另一面鏡。最終落腳香港再尋下一步安身之所自孫中山開始,是我城宿命,97回歸這歷史任務是否告終?仍未知數。以細膩鏡頭、感人故事捕捉離難人大時代碎片,不論當事人離世在世,《三城記》都值得我們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