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治權 刺激本土意識(《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掏空治權 刺激本土意識
(《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張曉明公然貶低立法權及司法權,提高特首地位,乃配合幾年來西環治港的政策。不過,看來死抱權力的中共黨員,沒有注意到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九七前,中共就已經部署三大回歸:主權回歸、治權回歸、人心回歸。主權在九七一夜間移交了,但治權實際上還未回歸中共手上。中共九七後不斷收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變黨人治港,第二管治中心的建立,就是改造治權。至於人心回歸,是指對港人的思想改造,梁振英說的「青年工作」就是其中一部份,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卻是中共對港最焦急的事情。
自二○一二年起,中聯辦操盤的第二管治中心由幕後走上台前,干預香港政治明目張膽,梁振英不過是一個執行西環指令的傀儡特首。建制派也不由特首指揮,而是直接走入中聯辦。在6.18否決政改後,建制派第一時間不是向特首交代,而是公開指會入中聯辦向張曉明解釋。由一個根正苗紅的人當選特首開始,香港的治權已成功轉移到西環,第二管治中心現時實際上是香港第一管治中心。

提高特首地位改造治權

張曉明公然提高特首的地位,踐踏立法權、司法權,是要進一步改造治權。現時,第二管治中心的障礙是泛民在立法會掌握的否決權,但更大的阻礙是,仍未操控司法。在中共眼中,司法是統治階級的政治工具,必須由黨領導。不過,中聯辦短時期內也不可能操控香港司法。矮化立法權及司法權,提高特首地位至「超然三權之上」,就是中聯辦進一步改造治權的手段。說到底,中聯辦提高一個傀儡特首的地位,不過是為了掏空香港人的自治權,將權力轉移到中共手上。
中聯辦在幾年間順利改造治權,將港人治港的自治權轉移到其手上,主因是梁振英民望極低,以及梁在建制派勢單力薄,不得不靠中聯辦保住特首的職位。不過,現時梁振英不單止民望極低,建制派也對他諸多不滿,自由黨近來公開反對梁振英「適度有為」的經濟觀點,田北俊自去年表示梁振英應該辭職後,長期與梁振英唱反調。加上梁振英權力鬥爭不斷,炒掉曾德成,與曾鈺成等傳統左派隔空開火,令建制派分裂,這是中聯辦始料不及,咎由自取。
對中共來說,人心回歸才是根本的回歸。梁政府幾年來的施政,從國民教育到打擊《學苑》明顯就是配合中共的「人心回歸」思想改造工程。雨傘運動後,梁政府沒有以懷柔政策回應青年,反而更大力打擊,甚至指香港青年應離港發展。
在雨傘運動將近一年後,中聯辦繼續提高一個沒有認受性的特首的地位,只會令年輕人更加反感。幾年來,港人治港淪為西環治港,民主進程被封殺得渺無希望。年輕人並不是中共傀儡,這些事情看在眼內,就會視一國兩制實踐失敗,自然另謀出路。雨傘運動後,連比較溫和的泛民組織也提出本土論述,也有溫和泛民學者提出香港革新論;一些並非本土派的學生組織亦提出全民公投,認真思考二○四七年的大限問題,這都是走向本土的趨勢。
中共對香港民主的打壓,及西環治港令一國兩制實踐的失敗,令支持民主的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出現強烈的本土意識作為反抗,與中國越離越遠。中共是自食其果啊!

陳雅明
《學苑》前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