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金融機構走資七千億

內地金融機構走資七千億

【本報訊】人民幣上月突然貶值後,內地走資潮越演越烈!人行9月7日已公佈,8月底中國外滙儲備按月減少939億美元,單月縮水規模創歷史新高。昨日人行網站數據再顯示,截至8月底,內地金融機構的外滙佔款餘額,較7月底勁減7,238億元人民幣,再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且8月減幅較7月擴大近3倍。8月央行外滙佔款則減少3,184億元人民幣,同樣創下歷史以來跌幅最高紀錄。

急跌與人民幣貶值有關

人行網站昨晚發聲明,圖淡化走資影響,指除人行在外滙市場操作導致外滙儲備下降外,國際市場金融資產價格下跌也增大外滙儲備降幅,故8月央行外滙佔款減幅低於外滙儲備。
不過,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外滙佔款急跌與人民幣貶值有關。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師李奇霖表示,數據反映人民幣中間價滙改之後,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資本外流加快,要扭轉資本外流,需要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人行需加大市場干預。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認為,外滙佔款繼續減少,會導致社會流動性趨緊,人行再降準概率會增大。
所謂外滙佔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內地銀行收購外滙資產,而相應投放的人民幣。在資本賬管制下,人幣並非自由兌換,外資進入內地市場後,需要兌換成人幣才能在內地使用。內地銀行及人行用人幣購買外滙,因此增加貨幣供應,形成外滙佔款。若外滙佔款減少,意味外資將所持人民幣資金兌換成外幣,反映有資金流走。同時亦令內地貨幣供應減少,變相收緊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