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賢妻良母感激家人無微不至

46歲賢妻良母
感激家人無微不至

【本報訊】「希望可以快啲好返,做嘢幫補家計。」惠姐大半生為家庭勞碌,直至3年前患上紅斑狼瘡症及血小板減少症,一度性命堪虞,那時候輪到丈夫兒子煲湯煮飯給她。現時她每日服食自費標靶藥控制病情,她感激丈夫兒子的支持,讓她可以專心抗病。
記者:余睿菁

45歲的惠姐中學畢業後任職售貨員,其後於友人婚禮結識丈夫,婚後全職相夫教子,由做地盤散工的丈夫獨力養家,直到5年前,獨子長大,她再投身工作做兼職倉務員,減輕丈夫負擔。

可是3年前,惠姐感到手肘疼痛,以為過勞引致,多次求醫服藥無改善,求診屯門醫院證實患紅斑狼瘡症。患病後,惠姐外出穿長袖衣物及打傘防曬,病情穩定後繼續工作。其後惠姐發現身上常有瘀傷,舌頭亦出現血泡,驗血發現患上血小板減少症,最壞情況是失血過多致死。

血小板減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患者多是成年女性,身體會產生抗體,視血小板為外物,黏附在血小板上。當抗體由血液到達脾臟,淋巴系統會消除血小板導致血小板銳減,致皮下或器官出血。病人若切除脾臟,康復率可達7成,但抵抗力會降低。

不過惠姐的主診醫生指手術死亡風險達五成,建議她服藥治療,若藥物無效才考慮施手術。惠姐住院半年,服藥後出現胃潰瘍、黃疸及抗藥反應,「當時打咩藥都成身腫晒」。最後她服自費標靶藥,終令血小板指數回升到安全水平,醫生亦建議減藥。

可是減藥後數日,惠姐再現瘀傷,原來血小板指數跌至危險水平,醫生增加標靶藥份量後病情又回復穩定。出院後她繼續料理家務,每日為丈夫兒子煮愛心飯,她叫自己樂觀面對,「當自己冇病,活得開心啲」。平日她看醫藥及食療書籍,增加對病情了解。

患病後她要吃得清淡,把露台闢作小農場,種植自家生菜及士多啤梨等,一於「自己種,自己食,冇農藥,健康啲」。

患病其間,丈夫兒子兩個不懂煮飯的大男人,都為她煲淮山茨實湯及煮肉餅飯,體貼窩心,教她也暗暗歡喜,「佢哋唔識煮就打電話問我,不過味道都OK」。22歲的兒子為照顧病母,更報讀醫護助理課程。

惠姐留意患病後兒子變得沉默,「阿仔知我病要多休息,驚我擔心佢,有心事都唔同我講」。她感激家人的付出,表示病癒後會珍惜與丈夫兒子的相處時光。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轉交善款資助「惠姐」治療血小板減少症。惟早前籌得的善款扣除醫療開支後,已不足以支付其後的治療費用,盼善長繼續施予援手,令「惠姐」可安心繼續用自費藥。

「惠姐」暖流編號:C3686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