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達斯衝擊大選的啟示(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桑達斯衝擊大選的啟示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美國總統大選明年舉行,各路人馬已經是密鑼緊鼓,旨在取得黨內提名入閘。最出位的莫過於富豪特朗普(Donald Trump),左一句「要在美墨邊境建牆,讓墨西哥付錢」,右一句「墨西哥人是罪犯」,已經得罪了整個拉美裔社群,還自信滿滿的說可以爭取拉美裔選民。其言論滿是種族偏見、鄙視女性、狂妄自大,只是代表了保守派年長白人男子長期抑壓的種族偏見和落後價值觀,也代表共和黨代表的所謂保守主義,只是種族主義、排外民粹的外衣。
右邊一翼有特朗普騎劫了共和黨,左邊一翼也有桑達斯(Bernie Sanders)崛起。本來民主黨由名氣最大的希拉莉出馬已無懸念,但近月電郵門風波越演越烈,希拉莉完全沒有補救措拖,只是不停敷衍,已成為公關災難。也有很多進步人士不滿希拉莉的保守立場,質疑她與華爾街走得太近,競選經費都是來自大財團。她也在二○○三年國會中投票贊成出兵伊拉克,凡此種種,都成為她的負資產。左翼不滿希拉莉太右,政客味太重,寄望自然落在自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桑達斯。
桑達斯是代表東北小州佛蒙特的獨立參議員,參選之前寂寂無聞,被視為陪跑,但現在已經成為有力挑戰希拉莉的候選人。他抨擊華爾街斂財,生吞美國人民辛苦賺來的財富,又要求立法廢止現時總統選舉候選人收受財團捐助競選經費的制度。他要求削減軍費,撥給有需要的人。他主張美國大學學費全免,全國醫療保障,也要求各地民眾在他當選後繼續參與政治活動,在全國發起一場「政治革命」。他與希拉莉的分別在於他由始至終反對出兵伊拉克,背後也沒有財團撐腰,相反不少經費來自全國各地的工會。
大部份主流傳媒沒有把他放在眼內。不少人譏笑他七十四歲的高齡、他隨風而舞的凌亂白髮、他非常重的紐約口音,不是一副總統的形象。比之特朗普,關於桑氏的報道實在少得可憐。記者又經常希望他攻擊希拉莉,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也不像特朗普譁眾取寵,指他是比政綱不是比個人,也不是娛樂做騷。
儘管人人以為他只是陪跑,他在8月新罕布什爾州的民調中已追過希拉莉,近日也在愛荷華州首度超越希拉莉。要知新愛兩州是頭兩個舉行初選的州分,對日後選情發展相當關鍵。○八年希拉莉以大熱姿態參選,在該兩州意外輸給初出茅廬的奧巴馬,結果令奧巴馬聲威大振,最終跑贏希拉莉,晉身白宮。這次希拉莉會否重蹈覆轍?

歐美社會越加兩極

最終的現實考慮還是桑達斯能否為民主黨贏得總統選舉,而其進入白宮又能否落實他的政綱。要知人氣高如奧巴馬者,只是一個全國醫保已在國會碰得焦頭爛額。共和黨不惜以拉布及政府停擺以對抗白宮,令奧巴馬政府一籌莫展。比奧巴馬更左的桑達斯一旦上台,美式府院之爭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桑達斯在美國民主黨初選的崛起,與同屬「老左」的科賓在英國工黨黨魁選舉的崛起幾乎同時。可以看到自次按及歐債危機之後,美英民眾對民主代議選舉制度下,建制政客的庸碌無能,被財閥圈養的形象已是忍無可忍。希臘、西班牙出現了走更左更激的草根路線,而同時間右翼排外民粹主義也在歐美興起,將社會問題歸咎比自己更弱勢的外來移民,社會越加兩極。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一日千里的速度下,跨國資本的不斷膨脹,財富逐漸向少部份人累積,資本轉而控制傳媒,影響政治,民主制度正受到嶄新的考驗。二○一六年的總統選舉將不止影響美國,更關乎世界各地人民的福祉。我們除了關注桑達斯、特朗普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地方值得關注。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