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不知道的真相 除了鉛水還有鋰水

【文化籽】不知道的真相 除了鉛水還有鋰水

鉛水事件擾攘兩個多月,受影響屋邨越揭越多,事不關己的住戶則繼續高床軟枕。究竟食水問題只是個別事件,抑或背後牽涉利益,民間、政府莫衷一是。無獨有偶,紀錄片導演陳梓桓兩年前拍攝的作品《香港人不知道的》,正假想香港的食水出現鋰鹽,從而展開一場追根究柢的過程。這部仿紀錄片之作,最近正在華語紀錄片節播映。

陳梓桓不諱言故事靈感來自陳冠中的《盛世》,小說提及政府在食水裏加入了興奮劑,令民眾沉浸於幸福快樂之中。他想像這個陰謀同樣發生在香港,食水被驗出有鋰含量,而鋰鹽(lithium salts)是用來治療躁鬱症的精神藥物,究竟是政府刻意加入以穩定居民情緒,如《盛世》的興奮劑一般,還是意外呢?影片以訪問形式(如政黨人物、大學教授等)加強寫實效果,令觀眾投入事件、蒙在鼓裏,到最後一刻才揭盅是純屬虛構。

「當初的想法是想嚇一嚇觀眾,每個人都要飲水,大家都以為水很安全,原來暗地裏加入了很多東西。」他以水隱喻香港的政治氛圍,很多東西以為理所當然,如法治、自由等,但原來會在不知不覺間慢慢倒退、失去,面對這種情況,觀眾又會如何反應呢?「有時候真實需要謊言引出來,觀眾投入在假話裏,以為是真的,到後來謊言被拆穿時,他會回想為何曾經相信這件事,這是值得反思的。」

影片表面上是個惡作劇,但假作真時真亦假,實際也反映出我城的現狀,香港人不知道的僅是鋰鹽、鉛水嗎?政府是否還有更多的不為人知?陳梓桓大學時修讀政策與行政,後來再修讀電影,自然也將香港政治氛圍的描繪放進電影裏。可笑的是,兩年前的影片,放諸當下卻甚為應景。經歷過公民抗命、雨傘運動的一代,只能靠鋰鹽來穩定情緒嗎?國民教育、一國兩制白皮書等換來的不是民心,只能是數之不盡的鋰鹽。

陳梓桓以仿紀錄片形式拍攝影片《香港人不知道的》,虛構香港食水有鋰鹽。

兩年後重返拍攝現場之一的上水虎地坳,陳梓桓說自然環境沒變,可惜政治環境已逐漸變差。

《香港人不知道的》
播放日期:9月23日(周三)
播放時間:7:30pm
地址: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

更多華語紀錄片節影片推介:
《拾荒李婆》
撿紙皮為生的李婆每日推着沉甸甸的紙皮換一口飯,別人眼中她或是眼中釘,但她卻有自己的生活態度。
播放日期:9月18日(周五)
播放時間:8pm
地址: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

《義載》
催淚彈令更多人上街,也激起港人義憤,故事講述雨傘運動期間一群貨車司機義載物資到金鐘支援。
播放日期:9月24日(周四)
播放時間:7:30pm
地址: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

《蘋果的滋味》
不是賣花讚花香,蘋果員工真的要看,非親非故的朋友亦可了解壹傳媒如何進軍台灣,如何改變台灣傳媒生態。
播放日期:9月18日(周五)
播放時間:7:30pm
地址: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

詳情請瀏覽 http://www.cdf.asia/
電話:2540 7859

記者:劉東佩 攝影:許先煜

華語紀錄片節在九月至十月份期間舉行,詳情可瀏覽http://www.cdf.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