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恐慌】
【本報訊】房委會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昨召開第6次會議,討論公屋鉛水事件,首次與涉事的4間承建商見面。會上各承建商承認事件屬建築行業問題,因焊料成本便宜,向來不太重視,採購及選材也沒機制監管,加上水務署沒有化驗食水鉛含量,以致出現漏洞。承建商及房屋署均同意以預製組件建屋涉及運輸及衞生問題,將來所有公屋也不會再以含水喉的預製組件建造。
中國建築、保華建築、有利建築及瑞安承建等4間牽涉入鉛水事件的承建商,昨首次出席房委會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會議。委員會主席張達棠指,是次見面屬交流性質,會上各承建商指,業界向來認為水管焊料屬於較次要的建築材料,因成本便宜,「一幢公屋可能只係1、2萬蚊(焊料成本),唔會涉及偷工減料問題,屬消耗品,所以冇乜人理,買(焊)料可能係工人,或者由三沙(判頭)買埋」。他又引述承建商指,「成行嘅問題嚟㗎噃」。
張續指,根據過往水務條例,水務署不會驗鉛,檢驗過衞生及水壓便發驗水紙,「大家以為有驗水紙就OK,冇人留意到呢樣嘢(鉛)」。他建議,未來要將焊料列入受監管的清單,各承建商也認同做法可行。實際運作上,部份承建商認為可繼續由分包商買料,惟要加強制度監管;甚至由承建商「自己買埋,自己監管,再建立系統,可以追溯番邊層係邊個負責做」。
停用水喉預製組件
張達棠昨又公佈,房署已同意未來所有公屋不會以含水喉的預製組件建造。他指,當局早前將啟晴邨當作試點,在預製組件上加上水喉及潔具等物料,惟效果不佳,不少水喉配件在運輸過程中被弄散,到埗後要重新安裝;也有貪方便的工人在未安裝好的潔具上如廁,引發衞生問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則指,事件中承建商及水務署責無旁貸,水務署指引也早訂明水管及焊料不可含鉛,「唔可以話冇人監管(承建商)就可以唔理、唔知」。另一方面,水務署與房署也沒有為食水進行檢驗,屬疏忽職守。她促請水務署專責小組盡快公佈調查結果,再修訂水務條例,「確保由濾水廠去到水龍頭嘅食水唔再受污染」。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