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攬子自殺的婦人有產後抑鬱,要定期覆診。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鍾婦因抑鬱症於2006年11月起在北區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治療,最近覆診於今年4月。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估計是次慘劇與病情惡化有關,因抑鬱症雖可服藥至康復,但不能保證不復發,只要患者抗逆能力較低,隨時因感情或生活問題受壓而再發病,甚至產生自毀傾向,嚴重可能有不欲子女在世界「受難」或報復他人的心態,因而攜子輕生。
精神科醫生嚴重不足
陳醫生指,目前公私營精神科專科醫生只有逾340人,按人口比例,即每一個精神醫生應對2萬多人,既不及澳洲、美國1:8,000,亦未達到世衞標準1:10,000的比例,無法跟貼情緒或精神病患者需要,認為政府有需要增撥培訓資源應對問題。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家庭問題個案主要由社署及非政府組織的家庭輔導服務組社工接手,再根據情況將個案分流至不同部組,但這方面人手嚴重不足,以社署家庭輔導組社工為例,現時每人平均處理60至100多宗新舊個案,社署10年來在家庭輔導組增撥人手,僅由每區12人一組加至15人,遠遠追不上人口增長,促請社署增加資源,包括由一區一組增至兩組,加強分流個案效率。
■記者莫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