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情變幻,梁振英被批評上任以來未有建樹,整體表現不及前兩任特首。其實這三年來,梁振英並不是蹺着手不做事,而是非常努力地做着一件事:「中港融合,改造資本主義香港」。無論是在土地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等多方面,他均以霸王硬上弓手法,急速而猛力地推行他的中港融合大計。當引起廣大市民不滿、反抗日趨猛烈時,他才祭出甚麼限奶令、雙辣招、取消一簽多行等權宜措施,暫且紓緩民憤,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可笑地說成這是「適度有為」。
中港融合是梁特的首要任務,也是他的護身符。只有全力做好這件工作,他才有政績向中央匯報,才能確保穩坐特首職位。我看中央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梁振英上台以來,中港融合神速發展,有建樹,支持他繼續幹下去,是為挺梁派,估計梁振英的直接領導人張德江有這種想法。另一種是看到中港融合加速引起民憤,港人市民反抗的深度和廣度也在加劇,擔心這樣下去會出事,換下梁振英會平息民憤,是為換人派。
兩種意見處於膠着狀態,正在權衡利弊取捨,未見定案。梁振英是否提早下台繫於這兩種意見角力的結果。但是,中港融合是中共對港的既定政策,在這點上兩派是一致的,並非路線鬥爭。不過是在執行上硬性一些或柔性一些,是急劇一點或緩行一點之別罷了。
港澳辦副主任馮巍南下單獨會見民主黨直接對話,撇開梁振英、中聯辦,罕有地透過新華社發稿談及會面。馮代表換人派來港,相信是要直接掌握香港第一手具體情況,特別是民主派對梁振英的看法,以便有效地作出決定,並非刻意造成分化。梁在事後上京參觀閱兵前急着去見王光亞,可見事態非比尋常,且看下回分解。
這一事件引出「忠誠反對派」的討論實屬奇事。反對甚麼?對誰忠誠?真正的民主人士堅定反對專制獨裁、一黨專政制度(不等於反共),而忠誠於民主憲政、普世價值,是不會動搖的。如果反對派忠誠於共產黨的話就等於劉賓雁等人所倡的「第二種忠誠」了。這種黨員只是反對黨的某些政策和措施,實有站在黨的立場,幫助黨改進的用心,未有反對一黨專政,建設民主政制的覺醒。有人希望用「忠誠反對派」名義,引誘堅定的民主人士變成親共派是癡心妄想的。
我一向反對香港有溫和民主派和激進民主派之說,不同意如此標籤泛民主派,只同意香港有真民主派和假民主派兩種。真民主派持守和平非暴力行動,有時採取激烈一點或溫和一點的行動都只是策略的選擇。假民主派既然是假的,則無論是採取暴力或溫和溝通行動都是對民主運動的破壞。前提是他們的真與假。
梁慕嫻
《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