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道】
「供樓」為普遍打工仔人生中最大的負擔,若作為經濟支柱的供款人遭遇不測或意外,家人便須承擔這項龐大債務。專家建議可透過保費較便宜的「定期壽險」轉嫁上述風險。
記者:黃珮琳
定期壽險屬非主流保險產品,有別於儲蓄壽險,定期壽險並無儲蓄成份,屬消費型保險產品,換言之,若年內受保人身體健康,就不獲保險公司的任何賠償,而保單亦不會有現金價值可供提取。
較儲蓄壽險平五成
綜合業界分析指,該產品適合較年輕、收入較低、手頭缺乏現金或正在償還貸款或債務者。康宏理財聯席董事梁惜君表示,多數投保人均有財務責任、負擔在身,「考慮到不幸身故,屋企人難以負擔供樓開支,或無足夠資金供養兒女長大成人」。
定期壽險保單結構簡單,故其最大優勢在於保費相對便宜,以35歲非吸煙男性,保額400萬元,保障年期為15年計,每年定額保費介乎6,000元至8,000元不等,一般較儲蓄壽險每年供款便宜三至五成。
不過,梁惜君提出,定期壽險最多保至80歲,故想獲終生人壽保障,就可另投保儲蓄壽險,她續建議以組合形式購買上述保險,就財務負擔買保費較便宜的定期壽險,同時購買較細額傳統儲蓄壽險,實行以最平價錢,獲得最大、最實際的保障。
留意如何觸發賠償
投保定期壽險之注意事項不多,除卻要貨比三家之外,最重要留意如何觸發賠償,梁惜君指出,市面上保單保障條款不一,有保單要求受保人身故才會賠償,亦有部份接受完全永久傷殘,或醫生證明受保人於期內僅餘短期壽命,便可獲賠償,投保人須加以留意。另若購買短期定期壽險,則須留意續保時或有被加保費風險。
一般而言,定期壽險保費收取模式大概可分三類,分別是平衡式、遞增式及遞減式,而不少供樓人士會選擇以遞減型的定期壽險保單。信邦保險顧問董事及行政總裁關憶信提醒,若想財務上有一些彈性,可選擇逐年繳付保費,而盡量避免一次過繳付保費,以免提早贖樓時,難向保險公司索回保費。
若然投保人突然發達,不需要再購買額外保障,亦可以隨時「cut單」,惟須注意停供保單後,未必再能以較便宜保費再買回同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