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行發展個人對個人流動轉賬(P2P)服務,因金管局修訂監管政策,及放寬流動裝置進行細額轉賬而出現突破,去年已表明有意開拓P2P的八達通,正就近期修例所現曙光加快部署。該公司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會將之前所作發展評估。
記者:劉美儀 黃珮琳
根據新指引進行修訂,冀盡快向金管局提交更新後的P2P業務計劃。八達通結算系統與本港運輸機構及主要商戶連結,他希望,該公司可藉本身客戶覆蓋面廣及卡戶多優勢,繼續走小額支付的簡約路線,「但凡產品要起飛一定要簡單,複雜無人用。」他形容該局新指引,「前瞻性好強」,釐清過往營運上不明朗地方。目前八達通在港發卡量接近2,900萬張。
細額轉賬免雙重認證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該局不會就個別認可機構事宜置評,但作為認可機構如八達通,若推出電子銀行服務,必須符合該局相關監管指引及要求。
本月初,該局放寬銀行細額戶口轉賬(兩日累計不逾3,000元)免雙重認證,並容許客戶經手機進行未登記的第三方戶口轉賬。
八達通現時儲值上限為1,000元,其P2P計劃如何定銀碼上限,張耀堂說是修訂計劃的其中考慮,但他不緊張金額問題,「畀利是夾錢食飯都係小額付款」,八達通「無打算走拍卡買手錶、電話、手袋」等較大額支付路向。
對於P2P產品詳情,他只重申待計劃成熟及取得批准後才一併公佈,亦拒絕估算能否今年內推出,只說「(P2P)點樣可以人傳人,一定要經流動電話做……成個行業趨勢都係用電話」。
不擔心發展落後問題
自2000年起,八達通獲金管局授予存款公司牌照,是目前唯一受該局監督的支付營運商。當局正建議修例,引入儲值支付產品(SVF)發牌制度,若年底前立法會三讀完成,八達通及其他支付商,將按例申請為SVF持牌人。
流動電訊商香港電訊(6823)於上月底搶先提供P2P服務,數碼通(315)亦研究推出支付服務。八達通會否擔心落後於人?張耀堂說,P2P在海外市場已非常普及,現時八達通線下服務(八達通智能卡付款)已很成功,又正在拓展網上付款,而第三類P2P屬前瞻性開發,「我唔擔心(八達通)laggard(落後)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