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在儲局加息陰霾打壓下,新興市場貨幣仍未見起色,馬幣和印尼盾上周分別再創十七年低位,在亞洲區表現最差。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直言新興市場憂慮加深。
料中國持續走資
環球股市上周跟隨美股和A股反彈,加上聯儲局議息前美元好友先行減倉,令量度美元兌6隻主要貨幣走勢的浮滙指數上周回吐1%。不過,新興市場貨幣表現參差,其中馬幣和印尼盾上周四分別跌至4.381及14,370兌1美元,再創亞洲金融風暴後低位,全周分別跌1.3%和1.1%。每馬幣兌港元跌至1.7705;每港元兌印尼盾升至1,853.87。
BIS在昨日發表的季度報告中,中國等新興市場大國的經濟前景滿佈陰霾,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環球經濟增長前景,又提到新興市場國家企業發行以萬億計的美元債,都對區內構成風險。
報告並指,人民銀行上月突然管理人民幣滙價的方式引發市場震盪,令投資者對中國、新興市場以至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加深,成為環球市場不穩的另一個源頭。中國今年第一季錄得1,090億美元資本流出,估計走資情況持續。
受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日本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從第二季資本開支僅增加5.6%,遠低預期的8.8%可見一斑。雖然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周二議息後按兵不動,但會留意當局會否暗示何時加碼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