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隊歷史性攻破卡塔爾大門那夜,梁振英說他們雖敗猶榮。說得十分正確,香港隊的敵人不單止亞洲勁旅卡塔爾大軍,還要面對一個說體育沒有經濟效益、鄙視體育競技的特首;一個沒有體育政策、只有地產項目的政府;還有一個只懂抽水、每一屆都是圍威喂的足總。香港足球能夠逆境求生,甚至遇強越強,完全體現了獅子山精神,所以那一夜,我們特別激動。
在高度商業化的體壇,作為球迷,我們都把焦點放在年薪、入球數字、比賽效能上面,我們欣賞一個球員,往往因為他「好波」,或者他「靚仔」,這是商業化的雙面刃,擴大了體育的影響力,卻架空了體育精神。在對卡塔爾之前,前「亞洲足球先生」鄭智和波賴地硬,罵香港門神葉鴻輝是「狗」。唉,而我不知道所謂「亞洲足球先生」的遴選機制,是不是和世界級的運動獎項一樣,把「體育精神」納入考慮之內。我真不明白一個「犯案」屢屢、追打球證又吐口水的球員,憑甚麼可以獲此殊榮。
我們為港隊守和中國隊興奮,為3:2惜敗卡塔爾喊破喉嚨,我們看到的不是「效能」,而是「體育精神」。這幾乎是每齣勵志電影的橋段:面對強敵而不妄自菲薄,筋疲力盡而永不放棄,挑戰自己的極限直至戰勝/惜敗。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事情不常見,我們惟有在體育賽場上看到這種𥧌迴路轉,香港隊正正表現出所有勵志的元素。當完場哨聲響起,隊員倦極倒地的一幕,多少人和我一樣被撼動心弦,滿眼淚水?
這個星期,我正和一班香港體育記者在台北,我們組成的籃球隊Mediators獲邀來參加新聞盃籃球賽。原本以為參賽的都是媒體同業,誰知道有球隊請了SBL的半職業球員作外援。在第二場比賽,我們一班中年香港球員打得很辛苦,面對兩米高的對手完全無計可施,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半場已經落後近二十分。不過,我們仍然沒有放棄追逐籃球,沒有放鬆執行戰術。直至完場,我們以二十三分之差落敗,但每個人笑逐顏開,因為我們都拼盡了全力,打出了近來最好的水準。沒有講出口的四個字:「雖敗猶榮」。
一代網球巨人Jim Courier的一段金石良言:"Sportsmanship for me is when a guy walks off the court and you really can't tell whether he won or lost, when he carries himself with pride either way."致所有喜歡運動的人,特別是我的隊友們。
Profile:
前新聞記者,動物NGO工作者。現為自由傳媒人兼「另類生態學家」,透視傳媒生態、動物生態、社會生態。《反智動物》討論最高智商靈長類動物之種種反智行為。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