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我的虛偽 - 畢明

電影教我的虛偽 - 畢明

那些電影宣傳廣告上的推薦短語簡評,你信不信?
我不信。就算是我寫的,都不要盡信。電影公司可以從我的一篇長文中,抽取一兩句最合用最貼金、對他們最有利的來貼堂自high,斷章取義,隱惡揚善,無可厚非。他們的責任是販賣促銷,影評的專業才是提供角度,去分析、欣賞或批評,無論多公允的負評,電影公司都不會起用,電影宣傳廣告上的偉哥文字,是偏頗樂園。當然世上也真的有一面倒是好的電影,雖然少。
但那些文字我也會看,看誰說了什麼,不同單位的真心、品味、虛偽和無恥,可以去到那個地步,高、低、愚、恥,各擅勝場。網民XXXblahblah說的話都可以放上去的,是五星級戇居,那何異於引述「路人甲話好好睇啊」,有指導作用嗎?如果689說有網民讚他是好領導、民望高,信吖笨?這些是參考價值奇低的濫資訊,祇有偽指導作用。引述,不是要引述信得過、靠得住的才合邏輯,才有意義?家中的貓喵了兩聲代表like怕且都得。
有時會引述名人、明星、或有什麼銜頭的人,得到的是純粹個人喜好的感想,這些人,被邀請看電影,為片商說幾句體面的美言,禮尚往來,做人情做語言花籃,送嘅,沒有必要誠實,沒有必要critical,有必要客氣,我多不信。況且,有名氣,不代表懂得看戲,有銜頭,更加可以是film literacy文盲。有些電影要求acquired taste,有些art house films真的不是雅俗共賞,沒有下苦功acquire,就沒有taste,像欣賞酒、咖啡、文學等等。試過一次一名什麼心理學博士,被邀與我同場出席俄羅斯電影《爸不得愛你》(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的講座,她把電影踩到屍橫遍野,說「嘥佢時間」,這些片商自然不會quote也非常滴汗。我卻說我極度欣賞,從七天的故事看創世寄寓之架構美,從父子關係的biblical聖經意涵看反思,讚導演的深度,那名師奶博士不知是否覺得顏面無存,登時跳掣,面紅耳赤恨綿綿地搶白了我一輪,再踩多電影幾腳,超好笑。博士,鼠王梁美芬都係。
不懂的人,讚或彈,對電影欣賞意思不大。觀後感不是影評,人人都說自己寫影評我啼笑皆非,是職業病。
然後就是那些懂得,或似乎合該懂得一點的人的話了,太多假話和虛偽,奇觀級別。電影人之間你讚我我捧你,多爛的戲都有人讚,你懂的,誰是誰的朋友,又大讚,不把一部鍾樹根說成一齣邱吉爾,已算盜亦有道。最可怕是幾多影評,私下告訴你自己多不喜歡一部戲,到被片商要「word-bite」,可假讚一輪,面不改容。至於專欄作家,多有才氣的都好,專讚某電影公司的出品,可連日多篇,電影知識貧乏資料錯誤,狂讚到肉麻,那是對交情或金錢負責任,就不詳了,讀者似乎不在考慮之列。
最近看完一部電影的首映禮,片商友好捉着我希望拍下我在鏡頭前美言幾句,我答:「我祇可以誠實講,你會好後悔」。其實很多時片商人員自己都心中有數,笑了,大家打個眼色拜拜散去。說少句,首映日不踩場,是禮貌。但說假話,是對讀者、自己及專業影評不尊重。那部戲難看得事後要隊一桶雪糕才頂得住,係一桶!矯情造作又空洞陳腔,硬把兩個好演員miscast。沒錯,我說的是《三城記》,劉青雲一副南方模樣再好都沒有外江佬的粗獷雄邁,說話神情都不入格,全片國語配音還要他扮唱京劇更有點狼狽。金像監製兼名導演Edward Zwick說「創作者都得把個人最私密最羞恥的東西都挖出來,赤裸裸地面對而且願意勇敢」,“that bravery you find is what unites you with everyone regardless of language, culture or age”。本片呢,從頭到尾都在邀請讚美,從頭到尾都等掌聲在那裏,看我多史詩式啊,面對亂世沒有半點謙卑,《亂世佳人》Scarlett和Rhett的人性都赤裸。看之時我絲毫不知此乃「成龍大哥」父親的英雄故事,評論絕無偏見,如果早知都可能有,盡量冇。
魯迅說中國人的劣根性:卑怯、瞞騙、詐偽、無恥、受賄、趨炎附勢,說得輕一點,關於電影太多姑息和賣帳,或者「識做」。近十多廿年如果一個人祇看合拍電影,及相關推薦語,電影工業多虛偽恐怖。
外國電影宣傳,大部分多引用專業影評短語,閒雜人等免問,業餘歸業餘。最近英國《衛報》的影評人Benjamin Lee才讚電影《Legend》的推廣,聰明地把他的兩星低評分巧妙地也用於宣傳海報上,找個位置放在兩個電影角色的大頭之間,起碼表面誠實大方面對讚彈。
也有些電影文字,對於名家導演,獲國際大獎的電影,一味虛泛大讚,也是一種虛榮,以表現自己高品味或與別不同。譬如讚美侯孝賢《聶隱娘》的很多,有角度的批評很少,一味說畫面靚,尤其年輕的一輩,這現象也是一種向權威和虛榮的矯情。沒有人敢說他今次有點style over substance,編劇被他活埋了。其實誰寫,讚彈,都不重要,真誠,有理據有角度就是,祇能讚不許彈的算那門子的導演和製作,太多造假偽詐,別要讀者大眾看不起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