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學者:兩制窒礙港發展

京學者:兩制窒礙港發展

【本報訊】北京對港獨問題高度警惕,有份撰寫《一國兩制白皮書》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歸咎於香港回歸後未能「去殖民化」,更指是「一國兩制」令中港造成隔離,質疑「兩制」已成香港回歸及發展的「障礙」。不過有學者指出,若按強世功方式「去殖化」,可能會令香港失去原有核心價值。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希望,中央能尊重本港自由、平等、民主等價值觀。

梁錦松望京尊重港價值觀

強世功有份撰寫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提出「兩制」在「一國」之下,又指法官必須是愛國者,結果引起香港社會強烈反彈,他昨出席《基本法》頒佈25周年的研討會時稱,香港自回歸以來,精英階層並無在結束殖民統治後進行「去殖民化」,導致香港延續殖民教育傳統和依附於西方,產生本土主義、分離主義以至港獨意識。
他又指香港面對內地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精神焦慮」,「甚至發展出排斥內地、自我封閉、自我隔離的孤立情緒」,又稱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原本為香港提供特殊保護,如今卻把內地的社會主義和本港的資本主義隔離,反問「今天面對一個變化的世界,這種兩制的隔離會不會成為香港發展的障礙?」質疑「兩制」存在價值。
但同場的梁錦松卻認為要做到港人人心回歸,就要讓青年認識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而這過程是長期、「細雨潤無聲」的,並「突擊式」,強調港人與內地人的價值觀仍然存在差異,希望中央尊重本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價值觀並「聽之任之」,支持港人按自己的價值觀選擇生活方式。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強世功及內地部份人士素來有陰謀分析,將本港現今局面歸咎於殖民地心態的延續,故此認定要「去殖化」,但蔡提醒,強世功一派認為要去殖化的事物,可能是香港保有的優勢,如公務員系統、司法系統等,「佢要去殖化嘅,或者佢可能覺得要一國,所有嘢要喺一國前提下去諗嘅,可能會有相反效果,令香港失去原有價值」。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