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跑 - 蔡東豪

初跑 - 蔡東豪

寫跑步文章已有幾年,累積一些讀者,遇到朋友談起跑步,最開心莫過於有人因我的文章開始跑步。由不跑到跑,須跨越一道鴻溝,難度之高只有當事人感受到,很高興我的文字在過程中擔當過角色。我試過陪伴初跑者一段時間,有成功也有失敗個案,失敗是指不能養成跑步習慣。關於初跑者須克服的種種障礙,我有些觀察。
第一步是認識甚麼是跑。跑是人的天生本領,理論上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並且離開地面,便構成跑的動作,但這動作可以令初跑者產生畏懼。誘導初跑者從不跑到跑,方法之一,是讓初跑者緊握他們熟悉的東西,不要一下子進入完全跑步狀態。步行是初跑者熟悉的動作,初跑者畏懼跑步,原因可能是認為長時間跑步對人體可能產生傷害,嘗試從「行+跑」開始。行一段路,跑一段路,又跑又行,感覺上沒這麼沉重。跑步不一定一氣呵成,任何時間慢慢停下來轉行,也沒問題,身體不停向前進便是初跑者的跑步。
初跑者對跑步產生興趣,問很多關於跑鞋和衣服的問題,這是好消息,初跑者進入第二步。實情是,初跑者需要的裝備,已經存放在他們的衣櫃裏,即是說,暫時不需要特別裝備,但千萬不要透露真相,因為購物是初跑者的重要樂趣。我經常去日本,當地跑步者衣物已昇華至時裝層次,跑步也要襯衫,特別是女性,買跑衫當然是一件事。每對鞋和每件衫對初跑者跑步表現,實在沒有大影響,不過重點是初跑者在研究跑步,並且在跟別人談,這是上癮的重要一步。買吧,買多對鞋,買多件衫!
第三步是養成習慣,純粹靠意志抽出時間信不過,跟跑步競爭的事情太多,跑步未必揮得贏。養成習慣的開始,我認為靠強迫,要book定時間,例如約睇醫生,約好時間便不變,在手機calendar定下時間,填上紅色,沒法錯過。一件事變成習慣後,便進入自動波,不用多思索。我認為初跑者定下每星期跑三次,太多不設實際,太少不能養成習慣。
第四步是學習跑步的細節,例如應該跑幾遠及跑幾快,腳痛需休息多久等。當然是從最保守開始,跑步跑一陣已跑了很長距離,平時不會去的地方,原來眨下眼便跑到去。和朋友一齊跑的話,應該可邊跑邊說話,不能說話即代表太快。初跑者的速度不用快,感覺上可能跟步行差不多。初跑者不須過份考慮長度和速度,在跑已經是成就。
初跑者面對的一切都被放大,小問題很快變為大問題,因此應該從最基本開始,向前每一步都是勝利,讓自己清楚感受到進步。初跑者上癮的通病是,開始時過度操勞,引致受傷。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受傷是初跑者的badge of honor,可大聲告訴跑友。

蔡東豪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