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民潮】
【本報訊】滿海浮屍、小童伏屍沙灘、冷藏車內71具腐屍、難民棄車徒步長征邊境,幕幕觸目驚心場面,見證歐洲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為了離開戰亂、暴力迫害、政治迫害和貧窮,難民和經濟移民中東非洲亞洲,不約而同冒險到歐洲敲大門,衝擊歐盟的政策制度,考驗歐洲政客和人民的良心。
記者:施 揚
「都柏林規定」是好是壞?
中東和非洲難民偷渡歐洲,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條是從中地中海登陸意大利,利比亞法治崩壞,蛇頭活動冇王管,是這條路線主要出發點,不過常有偷渡船沉沒怒海悲劇。由土耳其渡過東地中海到希臘外島,海上路程較短,風浪亦相對較少,今年循此路線偷渡人數大增。
他們從外島登上希臘內陸後,北上西巴爾幹半島到匈牙利,再尋求在沒有邊境管制的神根區,進入德國、瑞典等理想新家鄉。
歐盟為難民爭辯不停
不過歐盟的「都柏林規定」,規定庇護申請者要在首個落腳歐盟國提出申請。這個防止申請人同時在多國提出申請的政策,卻令希臘、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前線國對難民應接不暇,在德國宣佈對敍利亞難民豁免執行「都柏林規定」後,更火上加油。
不想久留匈牙利的難民,也冒險找蛇頭「屈蛇」入奧地利,造就奧地利冷藏車71屍之類慘劇。蒙上污點的奧地利加強截查過境車輛偷渡活動,又反過來衝擊開放邊界的神根精神。
種種混亂和敍利亞3歲男童伏屍海灘的悲劇,促使各方盡快拿出應對辦法。歐盟委員會提出重置難民配額方案,不過人口只有450萬的黎巴嫩,都肯收容111萬敍利亞難民,有5.7億人口歐盟,卻為接收這14萬難民爭辯不停。
匈牙利總理奧爾班指湧入來的偷渡客,根本不是難民,而是經濟移民,已逃到安全國家仍不滿足,硬是要去德國。可是聯合國難民署今年少收捐款,收入比去年少一成,給敍利亞周邊國家難民營的糧食配給和醫療服務被迫削減。食也不夠飽,又怎能不出走?說到底,這仍是全世界有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