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熊貓一歲 與母分離

【小企鵝×果籽】熊貓一歲 與母分離

當大家聽到繪本是以熊貓做主角時,很自然腦中浮現一張胖嘟嘟、毛茸茸、笨手笨腳的小可愛的圖畫,只因熊貓本身的造型已經十分卡通,繪本又總會以「萌」作賣點,吸引讀者眼球。所以當收到由中大出版社寄來的《熊貓的故事》樣書時,隨手便放在書桌一角,全因用「可愛」作招徠的從來不是我杯茶,還是留給高中女生、OL們邊看邊叫:「卡娃兒喔!」
熊貓書就此呆坐一角,昨午遇上一通推銷電話,對方長篇大論講個沒完,我便信手拈來繪本翻了一下。咦,原來繪本寫實程度猶如觀看電視的「動物頻道」,完全不是溫情可愛卡通作品。繪本起步講述新生熊貓,一胎兩隻,熊貓媽媽用嘴叼起身形較強壯的一頭並擁入懷內,任由相對弱小的瑟縮一角,自生自滅。原來剛生產的熊貓媽媽奶水只能夠餵飽他倆其中之一。故事起首便將讀者帶進了那真實而殘酷的動物世界,而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小熊貓尋親記橋段,又是千篇一律的小主角歷盡千山萬水、化險為夷,最終找到一家人來個大團圓結局。反之,現實中的熊貓世界就是初生之犢已需要面對適者生存,存活下來的小熊貓會在母親身旁待至一歲左右,其間學習各式生活技能,之後就要獨立過活。故事裏的小熊貓有一天再遇上媽媽,憑藉母親的氣味,讓牠知道眼前的就是與牠分開已久的親人。昔日親子關係不再,牠更被視為陌路人,小熊貓惟有選擇怏怏離開。故事的結局是小熊貓遇上大地震,終被老婆婆救回小命。

三名師聯手製作

書中情節虛構真實交替,將讀者帶入場景,讓大家屏着氣息繼續翻頁。作者唐亞明及畫家木下晉曾經親到四川雅安大熊貓基地收集資料,觀察熊貓動靜及起居點滴,由初生BB求存到母子分離,都是真實的動物習性。這繪本最大特色是畫家木下晉以鉛筆作畫,另外值得留意是杉浦康平的書籍設計。鉛筆畫給人帶來自然樸實的味道,尤其熊貓本身是黑白二色,而杉浦康平就以純寫實的手法,反璞歸真, 讓畫面與文字的互動,簡簡單單的黑白灰畫面,配用跳脫的紅色字體,集中讀者注意力。
《熊貓的故事》文字作者唐亞明長年在日本的少兒出版社福音館書店從事圖畫書的編輯工作,並在東洋大學、上智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圖畫作者木下晉是著名鉛筆畫家,亦是金澤大學教授。
負責裝幀設計的杉浦康平是神戶藝術工科大學教授,在平面及書籍設計方面被視為有份量的研究學者。《熊貓的故事》,憑藉畫工及精簡用字,傳達人文精神、普世價值,值得一讚。
《熊貓的故事》先在中國大陸出版,中文大學出版社除了出版繁體版亦有英文譯本。

木下晉的畫功十分細膩,充份表達出熊貓的內心世界。

《熊貓的故事》英文譯本。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