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秋天來了】
身為八十後,我的年代是聽兒歌長大的。烏卒卒、小丸子等主題曲,十多廿年後的今天,仍耳熟能詳,但如果要數近年兒歌的代表作,真係一首都諗唔到。有後生仔眼見香港兒歌已死,唱來唱去都是《Let it go》,決定自發搞兒歌班,帶孩子走到樹林及溪澗旁,玩蝌蚪、執牛屎和找螢火蟲,取靈感創作土炮兒歌。這個創新的兒歌班不收分文,只想孩子在歌聲中學懂珍惜愛護大自然。
認識今年25歲的馬文東(Tony),源於發現他在facebook開設的兒歌專頁,數月前他在專頁內表示,將會在暑假搞幾日兒歌班,帶小朋友走到西貢郊野,聽鳥鳴蟲叫,共同創作兒歌。每次一有開班的消息,家長們都會爭相報名,極速爆滿,甚至要求加入候補名單。兒歌班只接受4至8歲小朋友報名,雖然我已嚴重超齡,但也決定厚着面皮參加一次,看看這個既不懂樂器、歌聲也不是特別悅耳動聽的後生仔,為甚麼會大受歡迎。
兒歌班的舉行地點,是Tony位於西貢的村屋,附近有山澗田野,與大自然近在咫尺。上月底某天,一行十多人聚集在Tony的客廳,細聽他自行創作關於大自然的廣播劇,內容涉及牛屎、螢火蟲、沉香樹等、每部份都有一首相應的兒歌配合,孩子們到時到候便會自動自覺唱起早已將歌詞背得滾瓜爛熟的《牛屎歌》、《落雨歌》來。唱完玩完一輪,就是每人期待已久的環節,到附近的小溪玩水去。
平日被功課及學術班纏繞,困在安全網內太久的孩子,這天難得脫離父母,就像解除了束縛,急不及待飛奔到水裏大玩特玩,在又濕又滑的溪澗前進,完全沒有流露出一絲畏懼,不消一會已玩得全身濕透,又瞓身潛入水中,捉魚捉蝦,玩甚麼做甚麼,只要安全,Tony會任由他們發揮,不加阻撓。在溪澗玩得興起,Tony牽頭帶領孩子哼起自己創作的《小溪的故事》,在溪旁樹林看見被砍伐的土沉香,又唱起《土沉香之歌》,沿路看見牛屎野菇,孩子都特別興奮,紛紛駐足「欣賞」,也難怪,畢竟他們都是住在城市的小孩,日常很難接觸這些新奇東西。




跳出課室 唱牛屎歌學通識
任職業餘攝影師的Tony,自小在西貢長大,小時候的家庭日節目,就是爸爸帶一家人去郊遊,從小已與大自然結緣,他甚至從中三立志,以成為生態導賞員為目標。中六開始又不時在學校搞地理活動,放學後帶一班師弟妹一起穿着校服皮鞋行山。大學畢業後,為了生活,他卻選擇當上收入較高的家庭照攝影師,發現很多客人的年幼子女都與他很投契,於是決定帶這班嬌生慣養的孩子,認識他熱愛的大自然。
「大自然其實是個好好玩的遊樂場。」Tony續說:「香港有很多自然資源,但孩子很多時困在課室,周末都是用來學不同的興趣班,浪費了這些美好資源。」他不懂樂器,卻自創了多首兒歌,搞兒歌班,不是為滿足自己的歌唱慾,而是為了教育下一代。他寫的歌詞,都是比較通俗調皮的,「一隻牛食咗兩棵草,然後行了三大步 佢郁郁下嗰四個胃,然後屙咗五嚿牛PooPoo……原來牛牛肚仔唔舒服,我哋千祈唔可以餵牛牛食嘢。」這首《牛屎歌》,表面上是講牛屎,實際上是教孩子不要亂餵牛,傷害牠們。有些歌則是帶有反思意味的,「但到今天,一棵倒下,轉眼間,另一棵又倒下,小樹苗望見斧頭,眼淚不斷流,竟狠心,把眼淚拿走。」這首《土沉香之歌》的創作靈感,來自Tony家後山正正有一棵被不法之徒砍伐的土沉香,孩子看見樹幹的「殘骸」,再細味歌詞,自然知道土沉香的處境很值得我們關心,會反省愛護大自然的重要。



唔想生仔 怕變怪獸家長
這個暑假,Tony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不是搞兒歌班,就是帶孩子上山下海去野外攝影、去浮潛、去露營,只希望為自然教育出一分力,培養他們的保育意識,會主動發掘大自然有趣的地方。不少參加者的家長過往從未帶孩子接觸郊外,但看見子女在家中日唱夜唱這些兒歌,甚至連日記也寫上自己和Tony去過哪裏,也開始愛上一家人去郊遊,能夠感染家長,改變他們的心態,正是Tony繼續搞這些活動的理由。
喜歡與孩子打成一片,按道理應該也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但他卻說:「我係鍾意小朋友,但唔打算未來會生。因為在香港養小朋友要兼顧好多嘢,一出生就要為佢哋擔憂,唔想佢哋捲入太多競爭裏面。」他坦言,雖然有很多家長表面上很認同他教孩子的方法,但私下有不少顧慮,會暗地裏在fb私信提醒他。這些溫馨提示,讓他擔心自己日後都會變成一個過份緊張的怪獸家長,與其日夜擔驚受怕,子女一離開身邊便食唔安坐唔樂,倒不如不生。聽他說罷,我想我明白為甚麼孩子們會那麼記掛和期待與Tony一起玩樂的時光了。




行山鍛煉毅力和創意
秋天臨近,不少家長都想帶子女郊遊,網站「旅行家」創辦人,資深生態旅遊專家李以強(Charles、圖),建議最好趁子女還未懂得拒絕父母時,多帶他們接觸大自然,「父母安排甚麼活動,子女便形成甚麼性格。」行山郊遊有益身心之餘,更可鍛煉孩子的毅力和創意。他又建議聯群結隊去郊遊,沿途有講有笑,可增加孩子興趣,還可刺激他們的好奇心。

親子郊遊小貼士
‧
帶備輕便地蓆,讓孩子累時坐下休息。
‧
就地取材,地上松果及枯葉也可是孩子的玩具。
‧準備白膠漿和紙碟,孩子可隨手執起葉子做勞作。
‧
買定動植物或昆蟲圖鑑,與孩子閱讀,到郊外時齊齊辨認不同物種。
‧
可買一部儍瓜相機,讓孩子在郊外行到邊影到邊,增加樂趣。
親子郊遊推介路線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教育徑
難度:2★
需時:約1小時
前往方法:大埔墟港鐵站乘坐72A巴士,於松仔園站落車,再步行數分鐘即到入口。
備註:路徑除起端有百多級樓梯外,之後都是平路,而且有樹蔭,行得舒服。
簡評:香港最大及最古老植樹區,區內有一條約長一公里的自然教育徑,徑內有十多個導賞牌,家長可沿途向子女介紹不同植物,執拾地上的松果,拿回家作擺設、在上面油顏色,或留待佈置聖誕樹,這些都能引起孩子對郊遊的興趣和加深印象。

九龍水塘
難度:3.5★
需時:約3小時
前往方法:乘坐72或81號巴士於石梨貝水塘下車。
備註:沿路可能會有較多猴子,勿拿出食物或膠袋引誘牠們。
簡評:九龍水塘附近建有三個水塘,分別是石梨貝水塘、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副水塘,如孩子年紀較小,只沿着這幾個水塘旁的緩跑徑走一圈,在沿途的郊遊設施稍作停留,已足夠孩子玩耍。

釣魚翁郊遊徑
難度:3★
需時:約2小時
前往方法:鑽石山港鐵站乘坐91號巴士,五塊田站下車。
備註:田下山較崎嶇,孩子未必能應付。
簡評:釣魚翁是西貢三尖山之一,地貌獨特,沿途景色優美,可眺望將軍澳、清水灣、牛尾洲及相思灣等地。沿路會看見不少不同年代形成的火山岩,如流紋岩。該路段沿路平坦,沒有太多梯級,相對易走,如孩子年紀較小,建議望到清水灣後,向蝦山篤方向走大約15至20分鐘,到達清水灣巴士站後離開。(5★為最難)

記者:黃子配
攝影:徐振國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